下午三点的阳光,斜斜地切进市立医院药学部的制剂室,把旋转蒸发仪银灰色的外壳镀上一层暖光。小林盯着冷凝管下方的收集瓶,透明的乙醇馏分正一滴滴坠落,像串起的水晶珠子,在瓶底积成一汪澄澈的“小湖”。这是他跟李药师学习制剂工艺的第三周,今天处理的是从紫苏叶中提取挥发油后的乙醇浓缩液——按流程,馏分本该一直保持无色透明。

突然,一滴馏分落下,在“湖面”上晕开一抹极淡的粉色,像宣纸上沁开的朱砂。小林的心猛地一沉,他凑近看,那粉色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深:从淡粉到珊瑚红,不过半分钟,收集瓶里的液体已经变成了胭脂色,甚至隐隐透出一丝紫调。
“李老师!”他的声音带着颤,惊动了隔壁操作台整理记录的李药师。
李药师放下笔,快步走来,镜片后的眼睛立刻锁定收集瓶:“怎么回事?原料换了?还是溶剂没过滤?”她拧开收集瓶的盖子,小心地闻了闻,“没有异味,不像氧化或者变质……小林,上一批次用这台仪器做的是什么?”
小林额头冒汗,手指在登记本上慌乱地滑动:“是、是维生素B12注射液的残留液回收,当时说管路用蒸馏水冲过三遍……”
李药师眉头微蹙,伸手摸了摸蒸发瓶的外壁:“温度设的60℃,转速120转,参数都没问题。管路残留的可能性最大。维生素B12的水溶液是深红色,乙醇能溶解它的微量残留。”她转身从工具柜拿出硅胶管和清洗液,“拆管路,用热水循环冲洗,再用乙醇润洗两遍。实验后一定要彻底清洗,尤其是这种有颜色的药液,管路的死角藏不住。”
小林手忙脚乱地拆管,热水顺着管路流淌,起初流出的水带着淡淡的粉色,像被稀释的红墨水。他反复冲洗,直到流出的水彻底清亮,才重新组装仪器,换上新的乙醇溶剂试运行。
这一次,馏分滴滴坠落,依旧是纯净的无色,在收集瓶里折射出实验室顶灯的光。李药师拍了拍他的肩:“别慌,实验室里的异常都是‘信号’——要么告诉你操作错了,要么提醒你仪器该维护了。记住这次的‘粉色警报’,下次就知道怎么预防了。”
小林看着恢复透明的馏分,心里的紧张化作一阵后怕的轻松。他在记录本上重重写下:“仪器使用后,管路需用三种溶剂(水、乙醇、蒸馏水)依次冲洗,避免交叉污染。”窗外的阳光移到了操作台的边缘,制剂室的仪器轰鸣声里,又多了份属于他的、关于“颜色”的成长记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