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检验科,日光灯管嗡嗡作响,各种仪器的提示音交织成一片忙碌的乐章。王师傅戴着老花镜,盯着尿微量白蛋白分析仪的屏幕,手指在键盘上熟练地敲击着,核对今天的第37份样本。

“王师傅,您看这个!”新来的小李拿着打印出来的报告,声音里带着一丝慌张,“张大爷的尿微量白蛋白,昨天还是30mg/L,今天怎么跳到180了?仪器是不是出问题了?”

王师傅皱起眉头,接过报告。张大爷是老患者了,糖尿病肾病三期,一直靠这个指标监控尿蛋白情况,数值稳定在30上下,这突然的跳变太反常了。他快步走到分析仪前,调出原始数据——屏幕上的曲线在张大爷的样本检测时剧烈波动,数值像失控的心电图一样上下跳窜,最后定格在180。

随机图片

“别慌,先复查。”王师傅的声音沉稳。他从样本架上取出张大爷的尿样,重新放入仪器。小李紧张地盯着屏幕,只见检测进度条走完,数值再次跳到178,闪了一下,又变成205。“不对,仪器肯定有问题!”小李脱口而出。

王师傅却没急着下结论。他检查进样针,确认无堵塞;查看试剂舱,试剂余量和有效期都没问题。“再换个样本杯,重新留一份尿样试试。”他一边对小李说,一边联系张大爷的主治医生,说明情况后,请家属带患者重新留尿。

家属很快推着坐轮椅的张大爷来了。老人脸色苍白,声音发颤:“医生,我是不是肾又坏了?”王师傅连忙安慰:“大爷您别担心,可能是样本的问题,您按要求重新留一份,我们再测一次。”

等待新样本的间隙,王师傅回忆昨天的操作,一切正常;仪器也刚做过日检。他又检查电源,发现插座有些松动——会不会是电压波动干扰了检测?重新插紧插座后,仪器自检顺利通过。

新的尿样送来了,王师傅亲自操作。检测开始,数值稳定上升,最终停在32mg/L,和昨天的结果几乎一致!小李松了口气,王师傅却追问家属:“大爷今天早上有没有吃特别的东西?尿杯干净吗?”

家属这才想起:“哦!早上尿杯有点脏,我用自来水冲了冲,没晾干就装尿了!还有,大爷起来觉得渴,喝了两大杯豆浆!”

王师傅点点头,解释道:“自来水的杂质、没晾干的水分会稀释尿样,豆浆里的植物蛋白也会干扰检测。下次一定要用干燥干净的容器,留尿前别吃高蛋白食物,也别大量饮水。”

张大爷和家属恍然大悟,连声道谢。小李擦了擦额头的汗,不好意思地说:“王师傅,我刚才太着急了,只想着仪器故障,没想到样本采集也会出这么多问题。”

王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干我们这行,既要信仪器,更要懂人。数值跳变的背后,可能是仪器的小毛病,也可能是患者的一个小疏忽。每一个异常数据,都得掰开揉碎了查,这才是对病人负责。”

夕阳透过检验科的窗户,给仪器镀上一层暖光。王师傅看着屏幕上稳定的数值,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这台尿微量白蛋白分析仪,就像一个忠诚的哨兵;而他们这些检验人,就是解读哨兵信号的译者——必须用经验和细心,把每一个数字背后的真相,准确地传递给临床,传递给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