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姐最近总觉得胃里像塞了团浸了水的棉花,吃口温粥都胀得胸口发闷。同事张姐神秘兮兮地凑过来,压低声音:“我跟你说,现在年轻人十个里八个幽门螺杆菌阳性,你这症状八成是!快去查查,这菌拖久了会致癌的!”

被说得心里发毛,李姐请了半天假,直奔市一院消化科。年轻的女医生听完症状,笔尖在病历本上顿了顿,刷刷开了单子:“先做个C14呼气试验吧,很简单,吹口气就行。”

检测室在走廊尽头,白色的墙面上贴着“呼气试验须知”。护士递来一颗透明胶囊,“温水服下,半小时后对着这个集气瓶吹气,尽量吹足时间。”李姐捏着胶囊,指腹沁出细汗,半小时像被拉长的橡皮筋,每一秒都绷着她的神经。等她对着集气瓶呼完最后一口气,护士把样本放进仪器,机器嗡嗡响了几秒,就吐出一张报告单。

“幽门螺杆菌阳性,DOB值7.8,参考值是4以下。”护士的声音很轻,李姐却觉得像被人兜头浇了盆冰水,手心瞬间冰凉。“会……会得胃癌吗?”她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护士愣了一下,安抚道:“概率很低,但最好尽快除菌,开四联药吃两周就能清除。”

随机图片

回到家,李姐把报告单拍在茶几上,老公王哥凑过来看,倒吸一口凉气:“这么高?!我同事去年就是这个菌,吃了俩月药才转阴,听说那药副作用大得很!”当晚,王哥就抱着手机查资料,“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奥美拉唑,四联疗法,得严格按时吃,一顿都不能落!”

药盒堆在茶几上,像座灰扑扑的小山。第一天吃药,李姐就觉得嘴里泛着苦水,到了第三天,舌头黑得像被墨汁染过,还拉了三次肚子,胃里的灼痛感比没吃药时更尖锐。她对着镜子张开嘴,黑黢黢的舌头让她一阵反胃,“这药是不是把我胃烧坏了?”王哥也慌了,蹲在旁边递水,“要不……咱换家大医院再看看?”

第二天一早,李姐挂了省医院的专家号。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推了推眼镜,听完她的描述,又拿起市一院的报告单,眉头微微皱起:“你检测前一天晚上吃什么了?有没有吃抗生素、铋剂或者拉唑类的药?”“就……吃了盘凉拌大蒜,护士没说不能吃这个啊。”李姐小声辩解,心里打起鼓。“哦,”专家点点头,语气缓和下来,“辛辣食物可能影响尿素胶囊的分解,而且C14的仪器偶尔会有校准误差。这样,你做个C13吧,这个更准确,对身体也没什么负担。”

C13的检测流程和C14差不多,但李姐的心悬在半空,连呼吸都带着忐忑。下午取报告时,她手抖得差点撕坏单子——“幽门螺杆菌阴性,DOB值0.9。”那行“阴性”像道光,瞬间照亮了她的世界,眼泪刷地就下来了,她蹲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又哭又笑地给王哥打电话:“是假的!报告是假阳性!我们白担心了!”

后来李姐回市一院检验科问情况,一个戴眼镜的值班医生脸涨得通红,不好意思地解释:“那天仪器临时出了点校准故障,同批次的几个样本都有误差,我们重新检测后都正常了,只是……没来得及通知你们,实在对不起。”

走出医院,春日的阳光暖烘烘地洒在身上。李姐捏着两张报告单,心里百感交集。这场乌龙像一场荒诞的梦,让她明白:身体的警报要重视,但检测结果也未必铁板钉钉;求医问药,多一份谨慎,多一次求证,才能少走弯路,少受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