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风裹着暑气,把体检中心的玻璃映得发亮。林薇攥着体检单,在结核菌素试验的窗口前坐下时,手心微微出汗。护士姐姐的声音很温柔:“别紧张,就像蚊子叮一下。”冰凉的消毒液擦过皮肤,接着是针尖刺破皮肤的轻微刺痛,一小滴透明的液体鼓在皮丘上,像颗鼓起的小水疱。“48到72小时后来看结果,这两天别碰水,别抓它。”护士的叮嘱像羽毛,轻轻落在林薇心上,却让她悬起了心——她想起大学时,同寝室的姑娘就是因为PPD强阳性,休学治疗了大半年。
接下来的两天,林薇总忍不住盯着左前臂的小红点。第一天,它只是个淡淡的红印;第二天傍晚,红印周围的皮肤开始发硬,摸上去像块小硬币。她对着镜子量,硬结的直径似乎超过了20毫米,心里的不安像潮水般漫上来。第三天一早,她提前请了假,直奔体检中心。
护士拿着尺子仔细测量,眉头慢慢皱起:“硬结22毫米,红晕范围也很大,是强阳性。建议你去结核病防治所进一步检查。”
林薇的脑子“嗡”的一声,耳边的喧嚣都消失了,只剩下自己急促的心跳。“强阳性……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得了肺结核?会传染吗?”她的声音发颤,眼泪差点掉下来。
结核病防治所的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和中药的混合气味。林薇挂了专家号,诊室里的老医生戴着眼镜,语气平和:“先别慌,强阳性说明你感染过结核菌,但不一定发病。我们需要拍个胸片,再查痰,看看有没有活动性病灶。”
胸片结果出来了,肺部干干净净,痰检也阴性。医生松了口气:“还好,是潜伏结核感染。虽然现在没有症状,但未来发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需要吃几个月的药预防。”
林薇的心稍微落地,又被新的问题揪住:“吃药会有副作用吗?会不会影响我新入职的工作?”
医生耐心解释:“预防性治疗的药物副作用相对小,按时复查肝功能就行。跟单位说明情况,正规治疗是受保护的,别担心歧视。”
回家的路上,林薇给妈妈打电话,声音带着哭腔。妈妈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说:“薇薇,别怕,妈明天就过来陪你。有病咱就治,现在医学这么发达,肯定能好。”妈妈的话像定心丸,让她的眼泪终于落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林薇开始服用利福平和异烟肼。吃药的第一个星期,她总觉得恶心,饭也吃不下。室友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清淡的粥:“林薇,你得好好吃饭,才能有力气打败结核菌!”看着室友递过来的保温桶,林薇鼻子一酸,使劲点头。
三个月后,林薇去复查,医生说她恢复得很好,肺部没有任何病灶,体内的结核菌被成功抑制。她站在医院的花园里,看着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光斑,突然觉得,这场意外的“强阳性”像一场警钟,让她重新审视健康的意义。曾经总觉得年轻就可以透支身体,现在却懂得,每一个细胞的安宁,都需要温柔以待。
她给妈妈发了条微信:“妈,药快吃完了,医生说我没事啦。以后我一定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手机那头很快回了个拥抱的表情,还有一句:“傻孩子,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