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手术室》

监护仪的绿光在凌晨三点的手术室里划出细长的波纹,李建辉的食指在输尿管镜操作杆上顿了顿。显示屏里,右输尿管下段那颗绿豆大的结石清晰可见,就像嵌在溪流中的一块顽石,而他手中的钬激光光纤本该像精准的水流般将其击碎。

"能量输出异常。"巡回护士王芳的声音从口罩后方透出一丝紧张。李建辉抬眼瞥了眼仪器面板,功率指示灯正闪烁着不祥的黄色。这台德国进口的科医人钬激光机,他再熟悉不过,上周刚用它完成了三台复杂的肾结石手术,此刻却像突然闹脾气的老黄牛。

"换备用光纤。"他的语气比自己预想的还要沉稳。副手小张已经递上了新的光纤,可当光纤插入镜鞘的瞬间,操作台下方突然传来轻微的"咔嗒"声。李建辉心里一沉,这种声音他太熟悉了——三年前在省医院进修时,曾遇到过一次光纤接口老化导致的能量传输中断,当时主刀教授额角的汗珠滴在手术单上的画面,此刻突然在脑海中清晰起来。

"主任,光纤接口卡榫断裂了。"器械护士举着取出的光纤,金属接口处果然有道细微的裂痕。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全身麻醉下无知无觉,可输尿管内的结石每多停留一秒,就多一分感染风险。李建辉的手心微微冒汗,目光扫过墙上的时钟:03:17。此刻,设备科的值班电话怕是很难打通,而库房的备用配件......他突然想起上个月科室耗材盘点时,好像因为采购流程延迟,新一批光纤还没到货。

"用气压弹道碎石。"他突然开口。王芳愣了半秒,"可患者结石太小,气压弹道......" "准备输尿管硬镜。"李建辉已经在调整体位支架,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作为从业十五年的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他清楚这种情况下只能回归传统术式——虽然效率不如激光,但凭借手感和经验,未必没有把握。

手术室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当输尿管硬镜顺着导丝缓缓进入尿道时,李建辉的拇指轻轻摩挲着操作轮,仿佛在感受水流的走向。显示屏里,结石随着呼吸轻微晃动,像躲在水草后的小鱼。他屏息凝神,操纵着镜体慢慢逼近,直到金属探杆准确抵住结石表面。

"咚"的一声闷响,气压弹道的脉冲将结石击成数块。李建辉盯着碎石随水流漂动,直到确认最大的碎块也小于3毫米,才终于直起腰来。此时手术衣后背已经湿透,腕表显示03:49。当他摘下无菌手套时,发现食指内侧不知何时磨出了一道红痕。

"以后每周都要检查设备固件。"他摘下眼镜擦了擦,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尤其是光纤接口这种易损件,别等出问题了才想起保养。"小张在一旁认真点头,而王芳已经在和设备科打电话沟通凌晨的抢修事宜。

推患者回病房的路上,走廊尽头的窗户透进一丝淡青色的天光。李建辉看着患者平稳的面色,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主刀时,带教老师说过的话:"再好的机器也有罢工的时候,但医生的手和脑子,永远是最后一道防线。"此刻,这句话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就像手术台上永不熄灭的无影灯。

随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