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的秘密》
凌晨两点的急诊手术室,监护仪的滴答声像催命符般急促。张建平握着微波刀的手顿了顿,透过无菌帽边缘,他看见实习护士小林的后颈泛起一片可疑的红疹。
"小林,去换件手术服。"他压低声音,目光扫过女孩露在手术衣外的皮肤。这已经是本周第三个出现皮肤异常的医护人员,而他自己右太阳穴的神经性头痛,最近也频繁得像潮汐。
微波刀在无影灯下泛着冷光,这台三个月前引进的新型设备,曾被院方当作微创科室的金字招牌。张建平记得第一次用它时,厂家工程师信誓旦旦地保证:"辐射值控制在安全阈值的十分之一,比手机还低。"可现在,当他第七次调整刀头参数时,总感觉仪器运行时的嗡鸣声比调试报告里的分贝要高些。
清晨交班前,张建平绕到设备间,用手机偷拍了微波刀的运行日志。屏幕上闪烁的数值让他瞳孔骤缩——待机状态下的辐射值竟达到0.8μSv/h,远超国标规定的0.5μSv/h安全线。他捏着手机的手微微发颤,想起上周肿瘤科老陈突然查出的骨髓抑制,还有麻醉科小王抱怨的不明原因脱发。
"张主任,设备科王工来做季度巡检了。"小林端着治疗盘站在门口,领口处新换的手术服蹭到她泛红的皮肤,她下意识地挠了挠。

检测仪器的蜂鸣器在第五次扫描时突然尖锐作响,王工的脸色瞬间变了。"这...怎么会超标三倍?"他盯着检测仪屏幕,手指快速翻动着设备档案,"上个月的检测报告还显示正常啊。"
张建平按住他欲关仪器的手,目光扫过走廊尽头正在等待手术的患者。那是个十六岁的淋巴瘤女孩,昨天查房时还笑着说等做完手术要去看樱花。"把原始数据导出来,"他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冷硬,"现在就通知医务处,暂停所有微波刀手术。"
"老张,你知道这台设备多少钱吗?"半小时后,副院长办公室里,刘院长的钢笔在财务报表上敲出急促的点,"临床试验数据刚送审,这会儿要是出问题..."
"刘院,您看看这个。"张建平推过去一叠病历复印件,"最近一个月,接触过这台设备的医护人员,白细胞异常率比其他科室高27%。"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体检报告,"我的淋巴细胞微核率超标三倍,这是辐射损伤的典型指标。"
窗外的樱花树正在落瓣,像极了十六岁女孩描述的场景。张建平想起昨夜手术中,微波刀切开肿瘤时腾起的淡蓝色烟雾,突然觉得那颜色像极了检测仪上跳动的超标数值。
当CDC的检测车开进医院时,春日的阳光正透过手术室的天窗,在微波刀的刀头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小林举着新领的辐射剂量牌,看着上面显示的累积数值,突然轻声说:"张主任,昨天那个女孩说,等她病好了,想当护士。"
张建平望着远处正在卸设备的工人,想起二十年前自己第一次穿上白大褂时,导师说过的那句话:"医生的职责,是站在患者和伤害之间。"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检测报告,上面"辐射超标4.2倍"的字样已经被手心的汗洇开,但那些数字依然像手术刀般锋利,划开所有推诿和侥幸。
暮色四合时,微创科室的公告栏贴上了暂停手术的通知。张建平走过护士站,看见小林正在给那个淋巴瘤女孩梳头,粉色的发带在夕阳里轻轻晃动。他摸了摸胸前的听诊器,那里还贴着半张泛黄的便签,是二十年前自己写的:"永不沉默于真相之前"。
走廊尽头的设备间里,那台曾被视作尖端科技的微波刀正在被拆解。当最后一根连接线被拔掉时,张建平听见自己心里有什么东西终于落了地——不是叹息,而是某种沉重的责任,终于稳稳地搁回了该在的位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