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联线的秘密》
清晨六点半,心电图室的紫外线灯还在嗡嗡作响,张敏已经把七台机器的导联线全拆了下来。三十八根不同颜色的导线像纠缠的彩色蛇群,在治疗盘里堆成乱糟糟的一团。她捏着酒精棉球,从红色的RA电极开始擦起,指腹被橡胶线磨得发疼——这是她在心电图科工作的第十七个年头,每天最耗神的不是给病人做检查,而是和这些永远缠在一起的导联线较劲。
"张姐,又在和你的宝贝们打架呢?"实习生小周抱着打印纸进来,嘴角还沾着豆浆渍。这姑娘总说导联线像五线谱,可真到了整理的时候,她能对着打结的RL线发呆十分钟。
张敏没搭话,用圆珠笔尖挑开缠绕在V5导线上的长线头。昨天下午有个房颤病人发作,抢救时导线被扯得乱七八糟,现在每个结都打得死紧。她想起去年科里申请更换可自动收纳的导联线,结果预算卡在设备处,理由是"现有耗材仍在使用周期内"。

七点十五分,第一位病人叩门进来。是位退休的语文老师,总爱穿蓝布衬衫,袖口别着钢笔。"张医生,今天还是用酒精擦吗?"老人卷起袖子,露出腕部淡青色的血管,"我老伴说你们这导线比她织毛衣的线还难理。"
"可不是嘛,王老师。"张敏把电极片贴在老人胸前,绿色的RL线又缠上了黑色的LL线,"要是能发明个自动缠线的机器,我能多睡半小时。"
整个上午在滴滴答答的机器声中度过。当第十二位病人离开时,张敏发现治疗盘里的导线比早上更乱了。她蹲在柜子前找备用电极片,忽然看见最底层的纸箱里露出个银色的金属盒,边缘缠着蓝色电工胶带——那是上周设备科送来的试用装,说是新研发的导联线自动缠绕器。
"死马当活马医吧。"她扯出盒子,按照说明书把导线夹在卡槽里,按下开关。马达轻响,银色滚轮开始转动,红蓝黄绿的导线像被看不见的手牵引,乖乖地绕成整齐的螺旋。小周端着热可可进来时,正看见张敏盯着缠绕好的导线发愣,晨光从百叶窗漏进来,在她眼角的皱纹里织出细小的金网。
"哇!张姐你会魔法?"可可洒在白大褂上,小周扑过来抢机器,"昨天我还在抖音上刷到有人自制缠线器,没想到真有现成的!"
下午的病人明显感觉到了不同。当王老师再次躺上检查床时,看见张敏手里的导联线像彩虹一样顺顺当当垂着,每个电极头都闪着干净的金属光泽。"瞧着就舒心。"老人笑着咳嗽两声,"我们班学生要是有这秩序,我早该退休了。"
临下班前,张敏把七台机器的导联线全部重新缠绕了一遍。夕阳把窗台上的绿萝影子投在操作台上,新缠好的导线整齐码在抽屉里,像一排等待检阅的士兵。她摸了摸缠绕器边缘的胶带,想起设备科小刘说这是他们科长自己画的图纸改的样品——原来总板着脸的陈科长,竟会在零件边缘刻上小小的笑脸图案。
更衣室里,小周举着手机晃过来:"张姐你看,王老师女儿发朋友圈了,说咱们科的导线像艺术品!"照片里,彩色的导联线在检查床上铺成扇形,阳光穿过透明的电极片,在床单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张敏对着镜子摘下工作牌,看见自己眼底的疲倦里浮着点笑意。原来有些改变,不需要惊天动地的改革,只需要一个愿意把导线缠整齐的清晨,和一个相信螺旋纹也能发光的人。她把缠绕器小心放进抽屉,想着明天要给陈科长带杯拿铁——加双倍奶泡的那种。
走廊里,夜班护士推着治疗车经过,车轮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张敏摸了摸口袋里皱巴巴的缠线器说明书,忽然觉得那些曾让她头疼的导联线,此刻都在黑暗中静静闪着光,像一串等待被弹奏的音符,终将在某个清晨,奏出最温柔的生命韵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