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语无声》
消毒水的气味像一根细长的针,扎进林静的鼻腔。她站在内镜中心的操作台前,目光落在玻璃罐里浸泡的胃肠镜上,镜身缠绕的管道像某种透明的水生植物,在淡蓝色的戊二醛溶液里轻轻晃动。时钟指向下午三点,这已经是今天第12条需要清洗的镜子了。
"林护,换班的小张发烧了。"实习护士小周的声音带着歉意,"下一台胃肠镜预约的患者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林静摘下已经发皱的橡胶手套,指腹被汗水泡得发白。传统的手工清洗需要经过测漏、清洗、酶洗、漂洗、消毒五个步骤,每条镜子至少耗时40分钟。上周科里刚装上那台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时,她看着那台银灰色的大家伙直皱眉——金属传送带、旋转喷淋臂、密密麻麻的仪表盘,怎么看都像科幻电影里的外星机器。
"先把3号镜放进去吧。"她最终还是妥协了。当不锈钢舱门缓缓闭合时,小周忍不住探头:"林护,这机器真能洗干净吗?上次王主任的镜子手工洗都花了一个小时......"
"按流程操作。"林静打断她的话,手指却不自觉地摩挲着袖口的褶皱。玻璃观察窗里,喷淋臂开始旋转,淡紫色的酶洗液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缠绕在镜身上的黏液逐渐被冲散,露出原本银亮的金属光泽。计时器显示,此时仅过去8分钟。
突然,机器发出"滴"的警报声。林静心里一紧,只见仪表盘上"压力异常"的红灯开始闪烁。小周吓得后退半步:"是不是哪里堵了?会不会影响消毒效果?"
"把舱门打开。"林静迅速戴上新手套,从器械盘里取出活检钳。当她将钳子探进管道时,触到一团柔软的异物——是一小团凝固的血痂,卡在管道弯道处。"手工清洗时能摸到这里的阻力,机器......"她顿了顿,用镊子小心翼翼夹出异物,"到底是死物,不知道变通。"
重新启动机器后,这次消毒流程顺利完成。当传送带将镜子送出时,林静用棉拭子蘸取多酶洗液,在活检通道口轻轻擦拭,放在灯光下观察:没有一丝黏液残留,金属接口处折射出冷白的光,比手工清洗的还要透亮。
"林护,你看!"小周举着记录本跑过来,"刚才那台机器的清洗时间比手工快了27分钟,用水还少了三分之二。"小姑娘眼睛亮晶晶的,像发现新玩具的孩子。
傍晚交班时,林静在工作日志里写下:"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性能稳定,效率提升显著,但需注意管道异物预处理。建议增加人工初检环节,确保器械无堵塞......"写到这里,她抬头望向正在给机器做日维护的工程师,年轻人的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蓝色笔记本,封皮上写着"内镜清洗流程优化记录"。
走廊里传来患者家属的交谈声,某扇病房门开合间,消毒水的气味里混进一丝淡淡的茉莉花香。林静摘下手套,手指终于恢复了原本的肤色。她知道,那些在镜筒里流转的光,那些被精准控制的水流温度,那些代替双手完成重复劳作的机械臂,从来都不是要取代人的温度,而是让人能腾出双手,去握住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患者紧张时颤抖的指尖,比如凌晨三点急诊室里那盏始终亮着的灯。
夜幕降临时,内镜中心的全自动清洗机仍在运转,蓝色的指示灯像一颗沉稳的心脏,在寂静中规律跳动。林静走过玻璃幕墙,看见自己的倒影与机器的轮廓重叠,忽然想起多年前第一次给镜子做消毒时,带教老师说过的话:"内镜是医生的眼睛,而我们要做的,是让这双眼睛永远清澈。"
此刻,机器舱门再次打开,新一批清洗完毕的镜子正在柔光中静静等待。它们不知道曾经历过怎样的旅程,不知道那些通过它们观察到的病灶与希望,但它们知道,每一次光亮的重生,都藏着无数双手的温度——既有机械臂的精准,也有人心的柔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