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排班表》
凌晨三点的护士站还亮着灯,张主任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排班表,食指关节轻轻叩着桌面。护理部新上的智能排班系统今天正式试运行,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急诊外科的小李发来消息说老母亲突发心梗,需要连换三天夜班。

“系统提示说有自动调班功能,试试吧。”实习护士小王揉着眼睛凑过来。张主任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击了那个蓝色的“自动匹配”按钮。屏幕上的色块突然开始流动,像摊开的调色盘被搅乱,等再稳定下来时,原本空着的夜班栏里已经填上了陈姐的名字。
“不对啊,陈姐不是上周刚做了甲状腺手术?”张主任猛地坐直身子,眼镜滑到鼻尖上。她赶紧翻出纸质备案表,果然看到陈姐的医嘱单上明明白白写着“避免连续夜班”。系统怎么没识别出这个禁忌?
走廊里传来急救车的鸣笛声,张主任来不及细想,抓起对讲机就往抢救室跑。等处理完批量伤员的抢救工作,已经是早上七点。她揉着太阳穴回到办公室,发现护理站炸开了锅——陈姐正红着眼圈和小王争论,说自己明明申请了这周到门诊帮忙,怎么系统又把她排回了夜班。
“张主任,你看这系统乱七八糟的,昨天还把供应室的赵姐排到了手术室,人家根本没有无菌操作资质!”护士长举着手机走过来,屏幕上的排班表红一块黄一块,像得了荨麻疹。
张主任调出系统后台,逐行检查陈姐的档案。突然发现她上个月提交的调岗申请后面,审批栏居然显示“未通过”。“这不可能,我明明签过字的。”她喃喃自语,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终于在系统日志里找到一行小字:“因格式错误,申请附件未成功上传”。
晨光透过百叶窗切在办公桌上,张主任突然想起去年冬天,也是这样一个手忙脚乱的凌晨,她带着几个护士手工调整排班表,用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标记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哺乳期的小周需要中午哺乳,老护士王姐每周三要带母亲做透析......那些贴满墙面的便签纸,虽然不够智能,却承载着她对每个人生活的了解。
“小王,把去年的排班模板找出来。”她突然说道,“系统是好帮手,但咱们得先教会它怎么懂人。”两人蹲在地上,把纸质档案里的特殊需求一项项输入系统备注栏,当陈姐的“甲状腺术后恢复期”被标成醒目的橙色警示时,屏幕上的排班色块终于不再乱跳。
早交班会上,张主任看着重新校准的排班表说:“科技是翅膀,但翅膀底下得托着人心。以后每天下班前,咱们都得人工复核一遍系统建议,就当是给这台机器上堂人情课。”窗外的阳光正慢慢爬上护士们的白大褂,那些被仔细标注的排班格子里,不再只是冰冷的时间块,而是重新注入了温度——是陈姐能按时去门诊复查的安心,是小李能守在母亲病床前的温暖,更是整个护理团队磨合出的默契与信任。
当第一缕晨光照亮护士站的玻璃窗时,张主任在值班日志上写下:“智能不是替代,而是让我们有更多精力,去做好机器做不到的事——比如,看见每个具体的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