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冷藏柜》
消毒水的气味像往常一样渗进防保科的走廊,张桂兰摘下老花镜,对着电脑屏幕眨了眨眼。墙上的挂钟指向凌晨一点十七分,接种室的紫外线灯还在嗡嗡作响,把登记表上的油墨映得发蓝。她揉了揉太阳穴,起身去检查冰箱——这是今晚第三趟了,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些不踏实。

老式冰柜的铰链发出吱呀声,冷雾裹着金属味扑面而来。张桂兰借着手机电筒的光,逐个查看疫苗盒上的效期标签。指尖划过二价HPV疫苗的铝箔包装时,她忽然皱起眉头——本该呈粉色的效期指示条,此刻竟泛着异常的白色。
"小林!"她敲了敲值班室的门,声音里带着克制的急迫,"把冷链监测系统调出来,2号冰箱第三层的HPV疫苗,全部显示失效了?"
刚入职半年的小林揉着眼睛跑出来,白大褂扣子错扣了两颗。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监控界面跳出刺眼的红色警报:凌晨零点零三分,2号冰箱温度骤升至8.7℃,持续两分钟后恢复正常。而根据药典标准,HPV疫苗需在2-8℃避光保存,超过阈值即视为失效。
"可、可能是瞬时波动?"小林的声音带着新人的忐忑,"系统会不会误报啊?上次冷链车不也......"
"拿测温仪来。"张桂兰打断他,已经戴好了一次性手套。玻璃体温计插入疫苗包装盒间隙时,她的手稳得像台精密仪器。三分钟后,水银柱停在7.9℃——刚好踩在临界线上。
窗外突然滚过闷雷,暴雨噼里啪啦砸在玻璃上。小林盯着重新变粉的效期条,嘴唇动了动:"张主任,这......说不定刚才真的只是短暂升温,现在温度已经达标了,要不咱们......"
"要不怎样?"张桂兰转身时,白大褂下摆扫过操作台,发出干脆的声响,"你知道上个月有多少人等着这批疫苗吗?初二的女生排了三个月队,你想让她们冒着感染风险接种可能失效的疫苗?"
电脑屏幕的冷光映着两人的影子,年轻医生的肩线明显塌了下去。张桂兰放缓语气,从抽屉里拿出登记本:"打电话给接种过的人,让他们明天先来做抗体检测。剩下的疫苗全部封存,联系疾控中心做效价复核。"
"可是凌晨三点......"小林看着窗外的雨幕,喉结动了动。
"我来打第一个。"张桂兰已经拿起了座机话筒,拨号键的蓝光在她眼角的皱纹里明明灭灭,"做防保的,就得做好被人从床上骂起来的准备。"
当第一通电话接通时,天边泛起了灰青色。张桂兰听着电话那头年轻母亲的质问,目光落在墙上的锦旗上——那是去年手足口病流行期,科室连夜加班为两千名儿童接种疫苗后收到的。锦旗边缘有些褪色,金丝线绣的"医者仁心"四个字,在晨光中微微发旧,却依然端正。
小林不知道什么时候泡了两杯浓茶,水汽氤氲中,张桂兰看见他正在给等待接种的人群编辑短信:"因冷链系统突发故障,部分疫苗需暂停接种......我们深知给您带来不便,特此致歉......"措辞几经修改,最后发送时,天已经大亮。
消毒水的气味被雨水冲淡了些,接种室的门准时在八点打开。张桂兰站在冰箱前,看着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贴上封条,忽然想起三十年前刚参加工作时,用草绳裹着冰块运输疫苗的日子。那时候没有自动监测系统,全靠人眼盯着温度计,半夜起来换冰是常事。
"张主任,复核结果出来可能需要三天。"小林递来新泡的茶,声音里多了些坚定,"这期间我们做个临时方案吧,针对HPV疫苗的补种......"
窗外的雨停了,一缕阳光斜斜切进房间,落在疫苗冷藏柜的玻璃上。张桂兰望着那些排列整齐的药盒,忽然伸手拍了拍小林的肩膀:"好。但记住,设备会出错,系统会报警,可咱们心里的那根弦,永远不能松。"
接种台的叫号器响起第一声时,她看见一位年轻女孩正攥着预约单往这边走,发梢上还沾着雨后的水汽。阳光穿过玻璃,在效期指示条上投下柔和的粉色光斑,像某种无声的承诺,在清晨的空气里轻轻摇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