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水味道里的新帮手
清晨五点半,市三院食堂后厨的灯准时亮起。王秀兰掀开消毒柜,蒸汽裹着消毒水的味道扑面而来,她熟练地把昨晚浸泡好的餐盘码进塑料筐。不锈钢操作台映出她眼角的皱纹,指节因常年接触热水而有些肿胀。
"兰姨,今儿要装新机器了。"年轻的帮工小李抱着笤帚进来,马尾辫上还沾着片树叶,"听说那玩意儿能自动洗盘子,跟洗衣机似的。"
王秀兰没搭话,手里的钢丝球在餐盘上擦出沙沙声。上个月开员工大会时,食堂主任说为了响应院里"智慧后勤"的号召,要引进餐具自动清洗线。她数了数自己在这儿洗碗的年头,整整十八年,指甲缝里还留着洗不掉的洗洁精印子。
七点刚过,后厨门口突然热闹起来。几个穿蓝工装的师傅抬着个银灰色的大家伙进来,机器侧面印着"智能餐具清洗系统"的字样。王秀兰擦着手凑近,看见传送带、喷淋头、紫外线灯管在机器内部排列得整整齐齐,像个张着嘴的钢铁巨兽。
"各位大姐注意啊,"主任拍着巴掌喊,"十点开始试运行,都来学学怎么操作。"
九点五十分,王秀兰特意把围裙系紧些。早餐后的餐盘堆成小山,往常这个时候她和小李得弯着腰洗上一个半小时。传送带启动的声音有点像老家的拖拉机,第一筐盘子送进去时,她下意识往前探了探身子,仿佛怕机器吞了盘子似的。
前几个盘子出来时还挺干净,雪白的瓷面映得出人影。可到第三筐时,问题来了——几个汤碗边沿还沾着油星,红烧鱼的酱汁在碗底结了痂。小李皱着鼻子说:"这还不如手洗呢,要是让护士站那帮小姑娘看见,准得投诉。"

正在调试面板的工程师有点慌,额头冒出细汗:"按参数应该是没问题的...是不是水温没上来?"王秀兰伸手摸了摸喷淋头流出的水,摇头说:"跟咱们手洗用的水温差不多,可油汤得用热点的水才好化啊。"
工程师恍然大悟,赶紧调整温度设定。再次启动时,蒸汽从机器顶部的排气孔涌出来,像给后厨添了口蒸锅。这次出来的盘子不一样了,水珠顺着盘壁往下淌,釉面亮得能照见王秀兰微蹙的眉头——她发现机器洗完的盘子居然比自己手洗的还干净,尤其是那些杯底拐角,从前得用筷子顶着抹布转着圈擦,现在喷淋头的角度正好能冲干净。
中午开饭时,王秀兰留意着回收窗口。送回来的盘子上没留下食物残渣,连最难洗的小米粥锅底都干干净净。小李凑过来捅捅她胳膊:"兰姨,这机器还真挺神的,以后咱们是不是能少弯点腰了?"
她没吭声,转身去收消毒好的筷子。金属筷笼在手里沉甸甸的,想起早上主任说"以后只需要两个人操作机器就行"时,她心里突然空了一块。可当下午清洗晚餐用的餐具时,她又忍不住凑近观察机器内部的运转,看喷淋头像下雨似的冲掉污渍,看传送带把盘子送进紫外线消毒区,像看一场不用买票的机械表演。
傍晚收工前,王秀兰主动跟工程师说:"小伙子,明天教我调参数呗?"对方愣了愣,赶紧掏出笔记本:"您想知道哪个部分?水温、喷淋时间,还是清洗剂用量?"她指着传送带末端的感应装置问:"要是遇到不同大小的碗,这玩意儿能自己认出来不?"
夕阳的光从后厨窗口斜斜照进来,给不锈钢操作台镀上一层暖金色。王秀兰看着最后一批盘子从机器里"走"出来,突然想起十八年前刚到食堂时,连洗碗机都没见过,每天蹲在水池边用碱水洗碗,满手都是裂口子。如今这会"吃"盘子的机器,说不定就跟当年的洗碗机一样,看着吓人,用起来却能让人省不少力。
关灯前,她又检查了一遍机器电源。传送带安静地伏在阴影里,像头吃饱了的牲口。王秀兰摸了摸机器外壳,金属还有点温热,像是刚干完活的伙计在冒汗。她转身拿起靠墙的拖把,心想明天得把机器周围的地拖得更干净些,别让油水滑了脚。
走廊里传来护士站的说话声,某个病房的呼叫器滴滴响了两声。王秀兰拖着拖把往外走,消毒水混着饭菜香的味道里,似乎多了点不一样的气息——那是钢铁与水流合奏的新节奏,正慢慢融进医院清晨五点半的灯光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