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病房》

凌晨两点,李芳的白大褂下摆扫过护士站的金属桌角。她习惯在这个时候绕开电梯,走安全通道去十七楼。楼梯间的声控灯总比脚步慢半拍,她借着手机屏幕微光看了眼怀里的电子测温仪——36.8℃,和半小时前在护士站监测到的病房温度分毫不差。

十七楼走廊尽头的中央空调出风口发出轻微的嗡鸣。李芳停在3床门口,指尖轻轻拂过门框上方的圆形感应器。这是上周刚装上的智能温控系统,据说能根据病房人数、光照强度甚至患者体温自动调节温度。她总觉得这玩意儿像个冰冷的眼睛,盯着她这个干了三十年护理的老护士长怎么给病人掖被子。

"又调回24℃了。"她嘟囔着掏出钥匙,准备手动把温控面板调到25℃。产科病房的产妇怕风,她记得二十年前自己值夜班时,老主任总说产房的温度要像春日阳光,不烫人却暖得踏实。指尖刚触到按键,面板突然闪烁红光,一行小字跳出来:"检测到当前湿度58%,建议温度24℃。"

"倔脾气。"李芳摇摇头,从护士站储物柜里抱出一叠毛毯。经过6床时,她看见陪护椅上的年轻人正把外套盖在熟睡的老太太身上。空调出风口的风掠过监护仪导线,她伸手挡了挡,金属格栅的温度让掌心微微发麻——确实比之前柔和些,像被晒过的棉布轻轻拂过皮肤。

后半夜起了雾。李芳在新生儿科巡房时,看见值班护士小林正对着温控面板发愁。早产的糖糖体温忽高忽低,传统暖箱总差那么零点几度。"李老师你看,"小林指着屏幕,"系统自动把暖箱附近温度调到31.2℃了,比咱们手动调的还准。"保温箱里的婴儿皱巴巴的小脸舒展开来,心电监护仪的波动像平静的海浪。

黎明时分,李芳在更衣室换衣服,听见两个年轻护士在议论。"昨天3床王姐说后背没那么酸了,以前空调直吹总犯老毛病。""听说这系统能记住每个病房的习惯呢,咱们科总开24.5℃,它现在自动就往那儿调。"她摸了摸白大褂口袋里的测温仪,金属外壳还带着体温,想起凌晨四点看见温控面板上跳动的数字——24.8℃,正是她每次给术后病人盖完被子后会调的温度。

晨会时,设备科主任来讲解新系统功能。李芳盯着大屏幕上的数据流,突然看见每个病房图标旁都有个小小的人形标记。"这是根据医护人员日常操作记录的个性化模式。"主任点了点鼠标,十七楼产科的图标亮起暖黄色光晕,"比如这个病区,系统检测到每天凌晨三点左右会有护理人员手动增加0.5℃,于是自动优化了后半夜的温控曲线。"

散会后,李芳走到走廊尽头。晨光穿过百叶窗,在温控感应器上投下斜斜的光斑。她伸手按了按面板,这次没再弹出提示。温度显示24.5℃,通风口送出的风里有股若有若无的消毒水味,混着走廊尽头飘来的粥香,像极了多年前那个春夜——她第一次独立值夜班,老主任站在她身后,手把手教她把产房温度调到25℃,窗外的玉兰花正开得热闹。

手机震动,是女儿发来的照片。小外孙躺在婴儿床里,床头的智能温控器显示24.8℃。她笑着打字:"这个温度好,像妈妈当年给你包襁褓的手感。"发送键按下时,走廊里的中央空调轻轻响了一声,风里带着春天般的暖意。

随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