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水质曲线》
老陈把搪瓷缸子往操作台上一墩,缸底和金属台面碰撞出清脆的响。窗外的雾气正浓,透过中控室的玻璃窗看出去,污水处理站的几个大池子像浮在白水里的巨型浴缸,曝气池翻涌的水花声隔着两层玻璃仍清晰可闻。他抬手看了眼表,凌晨两点四十七分,又到了该取水质样本的时间。
这是老陈在医院污水处理站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从最早拿着pH试纸人工检测,到现在对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实时数据,他总觉得那些花花绿绿的曲线不如手里的比色管踏实。上个月院里新换了套智能监测系统,说是能自动抓取九项核心指标,可他还是习惯每两小时去现场采次样,顺便检查检查设备——机器这玩意儿,总不如人长眼睛。
采样瓶在手里晃出细碎的涟漪,老陈盯着cod监测仪的屏幕皱起了眉。380mg/L,这个数值比平时高出了近三倍。他揉了揉眼睛,以为是显示屏的背光晃了眼,再凑近看时,曲线已经像被风吹乱的风筝线般往上窜。心跳陡然加速,他抓起对讲机就往调节池跑,潮湿的空气里隐约有股刺鼻的味道,不像平时的消毒水味,倒像是...溶剂?
调节池的进水口正翻着细密的白沫,老陈蹲下身用手电筒往水里照,水面漂着几星淡蓝色的悬浮物。他猛地想起上周后勤说口腔科换了批清洁剂,该不会是...来不及细想,他转身冲向加药间,果不其然看到pac加药泵的阀门开到了最大档,白色的絮凝剂在管道里堆成了疙瘩。"准是那帮小年轻调完参数没复位。"他一边骂一边手动调小阀门,额角的汗珠滴在操作面板上,洇出小片水痕。
凌晨三点十五分,中控室的警报声终于停了。老陈瘫在转椅上,看着cod曲线慢慢回落至80mg/L左右,这才敢喝口已经凉透的茶。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值班的小李发来消息:"陈师傅,系统显示两点五十分有个异常峰值,您那边处理了吗?"他刚要回复,屏幕上的氨氮指标又突然跳红,数值从15mg/L飙升到45mg/L。
"见鬼了!"老陈的茶杯重重磕在键盘上,褐色的茶水渗进按键缝隙。他抓起安全帽往外跑时,正撞上匆匆赶来的小李。两人在缺氧池边碰头,手电筒的光束同时照向潜水搅拌机——其中一台的叶轮上缠着团灰绿色的布状物,正随着水流打转。"是棉签纱布!"小李戴上手套去扯那团异物,扯出半米长时,老陈突然想起下午看到护工往暂存间送了批过期敷料。
凌晨四点零七分,堵塞的搅拌机终于恢复运转,氨氮指标开始缓慢下降。老陈坐在沉淀池边抽烟,看小李蹲在地上调试监测仪的校准参数。雾气渐散,远处的住院楼亮起零星的灯光,新一天的透析患者该起床了。"陈师傅,您说要是今晚没及时发现..."小李的话被晨风吹散,老陈弹了弹烟灰,看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说:"干咱们这行,就得跟这水质曲线似的,哪怕打个小弯儿,都得盯着。"
天边第一缕阳光掠过曝气池时,老陈的搪瓷缸子里又续上了热茶。屏幕上的九项指标重新归位,像五线谱上整齐的音符。他摸出泛黄的工作日志,在凌晨三点的位置写下:"cod、氨氮异常,系人为操作失误及杂物堵塞所致,已处理。"笔划过纸面时,窗外的麻雀正扑棱着翅膀掠过格栅池,在水面投下一小片晃动的影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