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选课系统》
消毒水的气味在护士站的台灯下洇开,李静盯着手机屏幕上的倒计时,指甲不自觉地掐进掌心。今晚零点,是市三院继续教育中心年度选课系统开放的日子。作为心内科工作十年的护师,她早就瞄准了"老年慢性病护理新进展"这门课,听说主讲教授是从北京请来的,名额只有三十个。
走廊尽头的病房突然传来监护仪的蜂鸣声,李静猛地起身,白大褂带翻了桌上的保温杯。等她处理完房颤患者的突发状况,时针已经划过十二点十分。她慌忙点开选课系统,页面却卡在"用户认证"界面动弹不得。身后传来年轻护士小陈的轻笑:"静姐,你还在用指纹登录啊?上周系统升级后改面部识别了。"
好不容易通过认证,首页弹出的红色提示让李静心头一紧:"抱歉,您已成功选课:外科护理新技术实操"。她瞪着屏幕上陌生的课程名称,手指不受控地发抖——自己分明连选课界面都没进去,怎么就被自动分配了课程?更要命的是,外科护理一直是她的短板,去年操作考核时还因为腹腔镜器械组装慢了半分钟被扣分。

"肯定是系统bug!"小陈探过脑袋,熟练地调出后台选课日志,"你看,凌晨零点零三分,IP地址显示是医院机房,自动帮你选了课。最近不是说要推行'智能分配'吗?可能算法默认优先选热门课程。"李静看着日志里那串冰冷的时间戳,突然想起上周科务会上主任提过的"数字化管理",说是要让系统根据职称、工龄自动匹配最优课程。
凌晨两点,继续教育中心的办公室还亮着灯。系统管理员张工揉着黑眼圈点开代码后台,屏幕蓝光映出他眼角的皱纹:"确实是算法漏洞,旧版本里有个自动补位程序没删干净。"他指着密密麻麻的代码解释,当课程剩余名额低于5%时,系统会随机从未登录用户中抓取信息自动选课,"您当时没及时登录,就被判定为'需要优化分配'的对象了。"
"可我真的需要那门慢性病护理课。"李静掏出手机,翻出母亲躺在老年科病房的照片,"我妈去年得了阿尔茨海默病,我想多学点专业知识......"话音未落,张工已经手动解锁了选课限制:"您赶紧选吧,那门课还有最后一个名额。"当确认短信发来时,窗外已经泛起鱼肚白,屏幕上"选课成功"的绿色字样,比朝阳还要温暖几分。
晨光中,李静看着自己的课程表,忽然想起刚参加工作时,每次继续教育都要捧着厚重的纸质手册选课。那时候没有智能系统,却总能在课堂上遇见不同科室的老同事,大家凑在一起讨论病例的场景,像老照片一样温馨。如今科技越来越先进,可有些温度,终究需要人来传递。
她给张工发去消息:"下次系统升级,能不能加个'手动优先'的选项?"对方秒回了个笑脸:"已经在改了,其实昨晚好多人来找我调课。科技是好东西,但总该给人留些选择的余地。"
晨会铃声响起时,李静把保温杯重新摆回原位。阳光穿过玻璃窗,在她的工牌上投下一片暖光。这或许不是个完美的选课之夜,却让她明白,在数字浪潮里,有些东西永远不该被算法定义——比如对知识的渴望,对患者的责任,还有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理解与关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