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移动手术室》

监护仪的滴滴声刺破凌晨三点的寂静时,林夏正靠在更衣室的长椅上打盹。白大褂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她条件反射般弹起来,消毒水的气味顺着领口钻进鼻腔,瞬间驱散了残留的困意。

"急诊送来多发伤患者,骨盆骨折合并肝破裂,移动手术车立刻出发。"科长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冷硬,"老规矩,你跟车。"

推开车库铁门时,夜风卷着雨丝扑在脸上。那辆银灰色的移动手术车像头沉默的巨兽停在阴影里,车身上"急救创伤中心"的字样在路灯下泛着微光。林夏深吸一口气,拉开后车门——消毒后的冷冽气息扑面而来,却掩不住她心底那丝熟悉的忐忑。

三个月前那场车祸救援还像根刺扎在记忆里。当时她手忙脚乱地翻找器械包,血压计袖带突然缠住了止血钳,碘伏瓶在颠簸中滚到手术台底,差点延误了黄金抢救时间。事后她在交班会上红着眼眶检讨,护士长拍着她的肩膀说:"不怪你,移动手术车空间太小,人工摆器械本就容易出错。"

但今天不一样了。林夏的目光落在新增的不锈钢立柜上,那是上周刚安装的智能器械管理系统。深灰色的柜门上嵌着块液晶屏幕,此刻正显示着"系统就绪"的绿色字样。她按下指纹解锁键,柜门无声滑开,二十四个带编号的抽屉整齐排列,每个抽屉边缘都有淡蓝色的感应灯。

随机图片

"林医生,患者血压70/40!"担架员的呼喊打断了她的思绪。伤员被抬上车的瞬间,林夏瞥见那张苍白如纸的脸,右下腹的伤口还在渗血,浸透了急救敷料。她迅速戴上手套,余光扫过立柜——根据术前评估,系统已经自动将剖腹探查包、吸引器管、可吸收缝线等器械分配到1-5号抽屉,感应灯正有节奏地闪烁着。

当手术刀准确落入掌心时,林夏还是忍不住惊叹。三个月前她需要弯腰在器械箱里翻找的动作,现在被指尖轻点屏幕代替:轻轻划过虚拟手术台界面,镊子、持针器便按照无菌原则自动摆放在对应的磁吸区域。最神奇的是那个微型机械臂,当她说出"更换11号刀片"时,它竟能精准夹取刀片,稳稳递到手术镊前端。

手术进行到肝破裂修补时,心电监护仪突然发出尖锐警报。"室颤!"麻醉师的声音里带着颤音。林夏的手悬在半空,眼看着除颤仪电极板从6号抽屉弹出,机械臂已经展开消毒巾铺在患者胸口。电流通过的瞬间,她看见系统自动将肾上腺素注射液推到操作台边缘,安瓿瓶上的铝盖已经预先划开了一道细缝。

"血压回升至90/60。"麻醉师的报数让整个车厢响起压抑的欢呼。林夏这才发现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却比以往任何一次移动手术都要清醒。当最后一针缝线打结完毕,她转头看向立柜,屏幕上正显示"器械清点完成,无遗漏"的字样,二十四个抽屉已归位如初,仿佛刚才的生死时速只是一场幻觉。

雨停了,东方泛起蟹壳青时,移动手术车缓缓驶回医院。林夏站在车尾目送伤员被转运至ICU,夜风掀起她汗湿的刘海,却吹不散嘴角的笑意。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护士长发来的消息:"听说新系统很给力?"她低头看着逐渐亮起的院区路灯,指尖在屏幕上敲出:"不是系统给力,是有人记得我们在凌晨三点手忙脚乱的样子。"

远处,住院部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撒在天幕上的碎星。林夏摸了摸白大褂口袋里的钥匙,那里还躺着昨天收到的器械管理系统使用手册——扉页上用铅笔写着行小字:"给所有在移动手术车上奔跑过的人。"她知道,这不是冰冷的科技,而是无数个加班夜攒下的温度,是有人把手术室里的兵荒马乱,都酿成了掌心的稳稳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