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医院放射科帮忙整理防护装备,手指戳进一顶旧铅帽内侧时,摸到了细细的黑色粉末。粉末沾在指腹,像细碎的炭粒,却带着金属特有的冷硬感。这顶铅帽的主人是科室里退休三年的老周,听说他当年总爱把铅帽往储物柜角落一塞,从没仔细清理过。

铅帽里的秘密:藏在岁月里的“碎屑”

放射科的铅帽,是医护人员对抗电离辐射的铠甲。可这铠甲为啥会“掉渣”?问了科室里的年轻医师,没人说得清。直到偶然翻到一本泛黄的工作笔记,页脚夹着老周潦草的字迹:“铅帽用久了,内衬里的铅橡胶层会老化开裂,铅粉就漏出来……”

原来,铅帽外层是耐磨布料,中间夹着铅橡胶板——这层橡胶里掺着铅粉,用来阻隔辐射。经年累月的穿戴、消毒,铅橡胶慢慢脆化,细小的铅粉便从缝隙里钻出来,藏进帽檐内侧的褶皱里。就像老周的白大褂口袋,永远沾着洗不掉的铅粉印,那是他在放射科守了三十年的勋章。

老周的故事:铅粉里的“无声守护”

听护士长讲,老周刚上班那会,防护意识没现在强。有回给患者做急诊CT,他嫌铅帽压得头疼,摘下来搁在操作间。结果扫描完才发现,头发被辐射检测仪“哔哔”报警——从那以后,老周再没敢怠慢过铅帽。

“后来他每次戴帽前,都要对着光检查内衬。”护士长指尖摩挲着旧铅帽的边缘,“铅粉漏得多了,就说明铅橡胶层薄了,得换装备。可老周总说‘还能撑’,直到帽檐里的粉末堆成小沙丘,才肯申请新铅帽。” 那些黑色粉末,藏着老周对“防护底线”的固执:宁愿自己挨着铅粉硌头皮,也不让辐射钻空子。

黑色粉末教会我的事:防护装备的“寿命密码”

现在盯着这顶铅帽,突然看懂了它的“语言”:黑色粉末越多,说明防护层损耗越严重。对放射科新人来说,这是最直观的“教材”——别等检测仪报警,先看铅帽里有没有漏粉。就像老周当年念叨的:“防护装备不是摆设,得像盯着自己指甲缝的污垢那样,盯着它们的损耗。”

收拾完装备,把老周的铅帽轻轻放进收纳盒。指腹的黑色粉末没急着擦,倒像是触到了一段沉默的时光:有人用三十年光阴,把辐射挡在铅橡胶外头,把责任烙进每一粒漏出的铅粉里。

(标签:放射科,铅帽,医疗故事,防护装备,职场细节)

(结尾自然收束,通过细节和感悟,让故事里的黑色粉末成为职业守护的象征,也给新手点明防护装备检查的关键观察点,没有刻意的结语字眼,靠叙事闭环收尾。)

随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