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室里,膨宫液袋穿刺的“入门课”
初遇膨宫液袋:陌生又紧张
刚进宫腔镜室那会儿,满屋子器械里,膨宫液袋总安安静静立在角落。带教老师说“明天得自己穿刺液袋”,当晚我盯着科室资料里的示意图,把穿刺步骤在脑海里过了十遍——消毒、找穿刺点、握针角度…可心里还是打鼓:这玩意儿和输液穿刺不一样,万一戳漏了怎么办?
穿刺前:细节里藏着“通关密码”
第二天一早,先把膨宫液袋拎到操作台。老师教的第一步是检查液袋完整性,指尖捏着袋身绕圈摸,确认没破损。接着消毒,碘伏棉球得把穿刺区域(液袋顶端的橡胶塞)擦出“光圈”,边擦边想:消毒不到位,术中感染风险可就大了。攥着16号穿刺针,金属凉意从指腹往上蹿,突然懂了“稳”字多重要——液袋穿刺后要维持压力,针歪了漏液,手术节奏全乱套。
穿刺瞬间:和“手抖”的拉锯战
站在液袋前,呼吸都轻了。左手固定液袋,右手捏针,瞄准橡胶塞中心——那小块深色区域像个靶心。针头倾斜45度缓缓扎,可刚发力,手居然抖了!针头在塞子上滑出个白印,心瞬间提到嗓子眼。赶紧深呼吸,重新对准,这次慢慢压腕力,“噗”的轻响,针头稳稳扎进去。拔掉针帽,看着液袋里的液体顺着管道往下走,后背的汗把手术服都洇湿了,却忍不住笑:原来克服紧张,就藏在“再试一次”里。
事后复盘:藏在细节里的成长
做完穿刺,老师带着复盘:穿刺角度太重要,45度是为了让针头斜面完全进入,减少漏液;固定液袋时得“捏实”,不然针体晃动容易脱。原来每个动作都有逻辑——就像膨宫液袋是手术的“动力源”,穿刺稳了,后续膨宫压力才稳,手术视野才清晰。那天记下的笔记里,除了步骤,还有句提醒自己的话:新手别怕错,错了才知道怎么对。
现在再碰膨宫液袋,穿刺动作已经成了肌肉记忆。回头看第一次的手忙脚乱,才懂医院里的每个操作,都是从“不敢碰”到“熟练做”的蜕变。新手们别慌,把每个细节拆开来学,膨宫液袋的穿刺门,迟早能稳稳推开。

标签:宫腔镜室,膨宫液袋,穿刺操作,新手成长,医院故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