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镜室里的“压力危机”

(适合新手了解医疗设备应急的小故事)

1. 手术台上的异常警报

那天肾镜室里,李医生正带着实习护士小林给患者做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灌注泵“嗡嗡”运转着,水流持续冲洗着手术通道,一切本该按部就班。突然,监护仪旁的灌注泵发出尖锐警报,屏幕上“压力超限”的红字刺眼得要命。小林手一抖,攥着的记录单差点滑落——这是她第一次遇上灌注泵压力失控,脑子瞬间空白。

李医生没慌,先按下暂停键:“灌注管检查下,看看是不是堵了。”灌注泵的压力失控可不是小事,水压过高可能撑破输尿管,水压过低又影响视野,手术风险会像滚雪球一样变大。小林蹲下身,顺着管路找问题,才发现患者体位挪动时,灌注管被手术单压出个折角,水流堵在那儿“憋”出高压。

2. 应急处理的“三步关键”

第一步:快速排查硬件。李医生教小林,压力失控先看管路——有没有折叠、接口松脱?再查泵体参数设置,是不是误触调了压力阈值。那天管路折角一捋顺,压力数值立刻回落,但李医生没急着继续手术:“第二步得观察患者反应。”他凑近患者,确认腹痛、血尿这些异常没出现,才松半口气。

第三步要留痕记录。小林跟着在护理本上记下:“14:20灌注泵压力超限,因管路折叠触发,处理后设备运行正常,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李医生解释:“这些记录不光是台账,下次遇上同类问题,新手翻记录就能知道咋应对。”

3. 藏在失控背后的“新手必修课”

事后复盘时,肾镜室张护士长特意给新来的医护组了个小课堂。她说灌注泵压力失控,常见原因分三类:一是管路问题(折叠、堵塞),二是参数设置错误,三是设备老化故障。“新手最容易忽略管路细节,像手术中患者翻身、器械挪动,都可能碰歪管子。”张护士长拿着灌注管模型演示,“管路得走‘直角少、弧度顺’的路径,固定时离患者活动部位远点。”

随机图片

小林这才明白,看似简单的灌注泵,背后藏着好多观察细节。比如术前要提前调试设备压力范围,术中每隔10分钟扫一眼泵体参数,遇上警报先稳流程再查原因。这些经验,比书本上的理论更鲜活——原来医疗设备的应急处理,得靠“眼尖、手快、脑稳”练出来。

(故事里藏的门道:新手遇到灌注泵压力失控,先抓管路、患者、记录这三个关键,再从复盘里攒经验。医疗设备的应急,拼的是细节观察和流程意识呀。)

标签:医院故事,肾镜室,灌注泵,医疗应急,新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