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里的“失踪案”:吻合器钉子去哪了?
手术台前的意外
普外科手术室里,李主任正带着团队准备一台胃肠吻合术。护士小张按流程清点器械,拆开吻合器包装时,突然僵住——吻合器配套的钛钉数量,比记录少了两枚。手术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这可不是小事。吻合器的钛钉是缝合组织的关键,少一枚,就可能让手术留下器械残留的隐患。
(新手可能会问:吻合器钉子为啥不能少?简单说,每台吻合器适配固定数量的钉子,少了意味着器械可能没装好,或钉子在组装、运输中“丢了”,手术里用错会出大问题。)
争分夺秒的排查
“先停手术准备,全员找!”李主任当机立断。团队兵分三路:一路检查吻合器包装内外,看钉子是否掉在纸盒夹缝里;一路追溯器械室的领取记录,确认术前清点是否漏检;小张则对着吻合器说明书,一点点拆解器械——吻合器像精密积木,钉子藏在卡槽里,拆错一步就报废。
折腾了20分钟,纸盒里、器械缝隙、甚至垃圾桶(刚丢的包装)都翻了个遍,钉子还是没找到。这时麻醉师提醒:“患者已经备皮,再拖风险大。”李主任咬咬牙:“换备用吻合器,这台标记封存,术后送检!”

隐患背后的警示
术后,封存的吻合器送去器械科检测。两天后结论出来:出厂时钉子卡槽就有松动,运输颠簸导致两枚钉子脱落,藏在包装折叠层里。这事给所有人敲了警钟:
- 术前清点要“抠细节”:不光数数量,还要检查器械组装状态,像吻合器这类精密器械,得看卡槽、弹簧是否稳固;
- 流程要“留痕”:器械领取、拆包、清点,每一步签字确认,出问题能倒查;
- 危机处理要冷静:优先保障患者安全,再追溯隐患,别为赶时间忽略器械异常。
(对新手来说,这事儿像个“反面教材”:手术室里任何器械异常,都可能是风险信号。别觉得“少两枚钉子没关系”,医疗里的“小疏忽”,可能酿成大差错。)
这场“失踪案”,让科室里的新人明白了:手术室里的每一件器械、每一个零件,都牵系着生死。严谨,是对患者最基本的负责。
标签:医院故事,普外科手术,吻合器隐患,医疗安全,手术室细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