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手术室里的“神秘波动”

手术室的平静被打破

儿科手术室里,灯光亮得柔和却透着紧张。小暖(化名)躺在手术台上,正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麻醉机旁,呼吸机规律地输送着气流,监护仪上的数值像乖巧的孩子,稳稳跳动。巡回护士陈姐盯着仪器,手里的记录笔刚落下,呼吸机突然发出尖锐警报——潮气量数值猛地从设定的80ml蹿到120ml,转瞬又跌到50ml,像坐过山车般失控。

年轻的住院医小周瞬间攥紧拳头:“陈姐,潮气量骤变!这咋回事?”陈姐没慌,先伸手按住小周肩膀:“别急,先看呼吸机面板。”她俯身凑近仪器,指尖快速点触参数界面,“潮气量波动超过20%,得排查气源、管路、患者循环。”

抽丝剥茧找“元凶”

第一步:气源和参数设置

陈姐先检查呼吸机气源接口,蓝色氧气管纹丝不动,压力数值稳定。再看设置界面,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都没被误触修改。排除设备设置和供气问题,她皱眉:“管路和患者端得查。”

第二步:管路“体检”

顺着呼吸机管路往前捋,从湿化罐到气管插管接口,陈姐捏着管路一节节挤按。当摸到小暖颈部气管插管附近时,管路突然“硌手”——一根管路被无菌单压得折成锐角,气流通过时阻力骤变,潮气量才疯狂波动。她轻抬无菌单,捋直管路,潮气量数值瞬间回稳,像归巢的鸟儿落回80ml刻度线。

第三步:验证患者状态

数值稳定后,陈姐没急着放松,又盯着监护仪看了5分钟:血氧、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都没异常波动。她冲小周解释:“潮气量骤变先看设备硬件,管路打折是儿科常见坑——患儿术中体位变动、无菌单移位都可能压到管子。新手遇到这种情况,别先慌着喊人,按‘气源-设置-管路-患者’顺序排查,准能揪出问题。”

风波后的“成长课”

小暖手术顺利结束,被推往ICU时,陈姐拉着小周复盘:“儿科呼吸机监护更细,潮气量对小患者心肺影响大。下次遇到骤变,记住三个‘盯’:盯参数波动范围,盯管路走向,盯患者反应。咱们多练应急,才能护得住这些小生命的呼吸。”

小周攥着笔记本,把“潮气量骤变排查步骤”工工整整记下来。手术室的灯还亮着,下一台手术在等,但这场“波动危机”,成了新手医生心里一枚发亮的路标——医疗里的每一次异常,都是拆解知识、打磨经验的钥匙

标签:儿科手术室,呼吸机潮气量,医疗应急,医护协作,新手成长

随机图片

(故事围绕儿科手术室呼吸机潮气量骤变展开,通过场景还原、步骤拆解,给新手呈现应急处理逻辑。细节里藏着“潮气量监测”“管路排查”等核心知识,适合入门者理解医疗设备异常的应对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