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科里的“电线风波”
对刚入职脑电图科的小夏来说,满脑袋电极线的患者、嗡嗡运转的仪器,既神秘又让人心慌。尤其是给患者贴电极片、捋顺电极线这步,她总怕自己笨手笨脚搞出岔子。
新手初上阵,电极线里藏“危机”
那天上午,诊室里躺着位准备做长程脑电图的患者。小夏深吸口气,按照前辈教的步骤,先给电极片涂导电膏,再小心贴在头皮对应位置,接着绕起电极线——可绕到一半,电线突然在掌心打了个结,她手忙脚乱一扯,几根线竟缠成了“麻花”。

“没事,慢慢来。”带教的张老师轻声安抚,帮她解开缠绕的电极线。小夏红着脸重新整理,好不容易把线理顺,连上脑电图仪。仪器刚启动,屏幕上的波形突然乱成一团,紧接着传来刺耳的报警声:“电极线短路,请检查连接!”
短路突发,机器亮起红灯
小夏瞬间攥紧手心,张老师却没慌,先关掉仪器,俯身检查电极线。顺着线路一看,刚才缠绕时,有两根电极线的金属接头竟贴在了一起,电流“抄近路”导致短路。“短路就像马路上两车抢道,信号全乱套了。”张老师边拆连线边解释,“电极线里的导线很细,缠绕、挤压都可能让绝缘层破损,接头碰在一起就短路,仪器自然读不出正常脑电波。”
小夏蹲在地上,盯着那两根“闯祸”的电线,才发现绝缘皮上有道细微划痕——刚才扯线时太用力,把表皮蹭破了。这才明白,电极线看着不起眼,稍微大意就会出问题。
前辈支招,解开短路谜团
重新换了两根电极线,张老师带着小夏一步步排查:先检查电极片是否贴牢(松动会让信号不稳),再顺着线路看每根线的走向,确保没有交叉缠绕,最后捏捏接头处,确认绝缘层完整。“电极线得像梳头发一样理顺,别堆在患者脖子或肩膀上,不然翻身时一压,线就容易挤坏。”张老师边示范边说,“每天用完还要给电线‘松松骨’,绕圈别太紧,收在专用盒子里,避免折出死弯。”
这次重新连接后,仪器屏幕上的波形终于规律跳动,小夏悬着的心才落地。她悄悄把“短路元凶”装进塑料袋,打算下班后研究绝缘层破损的细节,记下这次的教训。
复盘经验,守护检查安全
后来小夏才知道,脑电图科里,电极线短路是新手常踩的“小陷阱”:要么整理时用力过猛扯坏绝缘层,要么线路缠绕让接头接触,要么收纳时没保护好电线。而预防的关键,就藏在细节里——整理线路要轻手轻脚,收纳前给电线“松绑”,定期检查绝缘层,遇上破损及时换线。
如今再给患者接电极线,小夏总会先盯着电线看几秒,确认每根都“舒展”,接头处严严实实。那场“电线风波”,成了她入门脑电图科的生动一课:医疗里的每个细节,都藏着守护诊疗的密码,哪怕是细细的电极线,也容不得半分马虎。
标签:医院故事,脑电图科,电极线短路,新手成长,医疗科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