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里的“神秘水渍”

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包就像守护诊疗安全的“铠甲”,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可刚入职的小李,最近就碰上了件头疼事——灭菌后的包裹上,居然出现了可疑的水渍。

湿包?新手遇上的“拦路虎”

那天早班,小李跟着同事把灭菌后的包裹从锅里推出来。分拣时,她摸到几个包布边角湿漉漉的,掀开一看,里面器械也沾着水珠。“这咋回事?”小李攥着湿包,手心都冒汗了。带教张老师瞅了眼,眉头一皱:“这是湿包,灭菌没达标,得重新处理。”

湿包背后的“元凶”在哪

张老师带着小李复盘流程。第一步看包装:原来小李打包时,包布折叠没留透气空间,还把器械堆得太密,蒸汽根本“钻”不透。第二步查灭菌参数:灭菌锅温度、压力、时间都得匹配,要是参数设错,蒸汽冷凝水就会“赖”在包里。第三步盯冷却环节:灭菌后直接堆一起,热气没法散,冷凝水全闷在包裹里了。

“你想啊,湿包就像没封好的‘细菌口袋’,灭菌白做了,还可能让病人感染。”张老师边演示正确包装,边给小李拆分逻辑:包布要松松叠出透气边,器械分层摆,灭菌后得分层晾凉,让蒸汽“乖乖”散出去。

随机图片

破解湿包的实操指南

小李跟着练了好几回:先选合格包装材料,布类包布别用太旧的,塑封袋检查密封线;打包时留足透气空间,器械和包布之间垫吸水纸,别让金属器械直接贴包布;灭菌后分层冷却,把包裹摊开,让冷热空气慢慢置换。折腾了一周,小李打包的灭菌包,再没出现过湿乎乎的“小麻烦”。

现在小李明白,消毒供应中心里,每个步骤都是灭菌包的“安全锁”。湿包看着是小细节,背后藏着包装、灭菌、冷却的环环相扣。新手遇上别怕,顺着流程拆原因,盯着细节练操作,就能把湿包“赶”出灭菌包。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包,湿包,新手科普,医疗安全

(故事里藏着湿包成因、预防要点,新手跟着情节走,就能摸清灭菌包“不湿”的门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