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库冰箱结霜“闹脾气”,新手这样破局

异常初现:结霜背后的隐患

医院血库的深夜,护士小李捏着巡检表,刚走到那台立式冰箱旁,就觉出不对——玻璃门内侧结着厚霜,连下层抽屉里的血袋都被霜“糊”住了边角。这台冰箱存着急诊用血,结霜异常可不是小事。新手的她攥紧记录笔,先记下冰箱结霜厚度超1厘米的异常,心里直犯嘀咕:好好的血库冰箱,咋突然“长白胡子”了?

抽丝剥茧:排查结霜缘由

第一步:查“门”的密封性

小李想起培训课里提过,冰箱门封不严会漏冷气。她关掉冰箱电源,等霜化了些,伸手摸门封条——果然,右下角有条缝隙,手指能塞进去!门封条老化变形,外界热空气钻进去遇冷结霜,这是结霜元凶之一。

第二步:瞅温控与蒸发器

重启冰箱后,她盯着温控面板:设定温度2℃,实际显示4℃,温差不对。再掀开蒸发器盖板,好家伙,上面积满薄霜,散热效率暴跌。温控失灵让压缩机“拼命工作”,蒸发器过度结霜,连锁反应就来了。

对症下药:解决结霜难题

修复门封,堵“漏风口”

小李找来吹风机,低温档对着老化的门封条吹,边吹边用手捏塑型,让密封条恢复弹性。吹完后关紧门,拿张A4纸夹门缝里,拉动时阻力均匀,密封性成了!这招是跟设备科老师学的,低成本救急超管用。

清霜+校准,让温控归位

戴上防冰手套,她小心铲掉蒸发器上的霜(别戳破盘管!),再用专用清洁剂擦净。接着校准温控:把标准温度计放进冰箱,对比显示温度,微调温控旋钮,直到两者误差小于0.5℃。折腾两小时,冰箱里的霜慢慢化了,温度也稳在2℃上下。

给新手的“结霜复盘课”

这次处理完,小李总结出3个关键:① 日常巡检别偷懒,每周摸门封、看结霜;② 结霜≠单纯除冰,得追根溯源(密封、温控、蒸发器全要查);③ 小问题早修,门封老化、温控漂移拖成大故障,血库冰箱可耽误不起。

如今那台冰箱又乖乖工作了,小李的巡检本上,多了“冰箱结霜异常处理”的详细笔记。对新手来说,设备闹脾气不可怕,摸清逻辑、分步排查,就能给血库冰箱“治服帖”~

标签:医院血库,冰箱结霜,设备维护,医疗安全,新手科普

随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