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里的“吸管堵塞风波”
刚入行检验科的小林,总觉得吸管操作是件简单事。直到那天下午,一批血常规样本送检,他握着吸管准备吸取样本时,怪事出现了——吸管前端明明浸入液面,却怎么都吸不上液体,液面还泛起细碎气泡。这“吸不动”的吸管,像块硬骨头卡在前路,让小林攥着器材的手都冒了汗。
吸管堵塞找上门
检验科的吸管,就像血液检测的“运输管道”,一旦堵塞,样本检测就卡壳。小林慌神时,带教张姐走过来:“先别急,咱先排查堵塞原因。”她接过吸管,对着光仔细看:“你看,吸管内壁有絮状物,这样本里的血液是不是没及时抗凝?或者吸管没洗干净,残留了结晶?”
原来,吸管堵塞的“凶手”有不少:样本凝固(血液没加抗凝剂,静置后结块堵管)、清洗残留(洗完没冲干净,试剂结晶黏在内壁)、杂质卡塞(样本里混了纤维、碎屑)。小林这才想起,上午处理这批样本时,有几管抗凝剂加得少,难怪现在惹出麻烦。
排查原因有门道
张姐带着小林一步步“破案”:
1. 先看样本状态
摇晃试管,若血液呈果冻状,十有八九是凝固堵管。这时候吸管吸的不是液体,是凝结的血块,自然吸不动。
2. 再查吸管清洁
把吸管对着强光,内壁有白花花的结晶,就是清洗没到位。检验科常用的吸管,得用专用清洗剂浸泡、超声清洗,冲不干净就容易留“后遗症”。
3. 最后筛杂质
要是样本里混了棉签纤维、试管碎屑,也会卡堵吸管尖端。这种堵塞更隐蔽,得用细针探一探才能发现。

解决办法手把手
找到原因,就得“对症下药”:
对付凝固堵塞
张姐取出一根细针(比吸管内径略细),轻轻插入吸管前端堵塞处,慢慢搅动、推送,把凝结的血块捅散。“动作要轻,别戳破吸管!”她边示范边说,捅开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直到吸管通畅。
清理残留结晶
把吸管泡进温水中(37℃左右,别超过吸管耐受温度),让结晶溶解,再用注射器加压冲洗内壁。“清洗后得倒扣晾干,别让水渍残留二次结晶。”
挑出杂质卡塞
用显微镜专用的细镊子,小心夹出吸管尖端的碎屑。要是卡在深处,就用高压气枪从尾部反向吹气,把杂质“逼”出来。
经验总结记心间
折腾完这根吸管,小林才算摸清门道。张姐拍了拍他肩膀:“检验科里,吸管堵塞是常见小麻烦,但处理不好就耽误检测。记住三点:样本预处理要到位(抗凝、离心别偷懒)、吸管清洗有标准(流程别省步骤)、日常检查别马虎(用前对着光看看内壁)。”
后来小林再遇到吸管堵塞,再也不慌了。他知道,这些小小的吸管里,藏着检验科的“细节密码”——只有把每一步操作做扎实,才能让检测之路畅通无阻。
(标签:检验科故事,吸管堵塞处理,实验室小插曲,新手实操指南,医疗器材维护)
(注:全文以新手视角展开,通过场景、对话、步骤拆解,把吸管堵塞的原因、排查、解决讲透,适合入门者理解检验科器材维护的细节逻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