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科里,那罐“蔫了”的电极膏
新手小白第一次进心电图科,总会被满墙的导联线、嗡嗡响的机器唬住。可真正让老护士头疼的“小麻烦”,藏在一罐罐电极膏里——那天早班,小李跟着张姐给患者做心电图,刚把电极片贴上,屏幕上的波形就跟“打摆子”似的抖个不停。
电极膏“罢工”,检查卡壳了
“张姐,这波形咋这么乱?”小李攥着导联线直犯愁。张姐瞅了眼电极片,指尖抹了下罐子里的电极膏,眉头立马皱成褶:“膏体干得像沙砾,导电咋能稳?”原来,电极膏是心电图检查的“桥梁”,得靠它让电极片和皮肤亲密贴合,把心脏电信号稳稳传到机器里。一旦膏体干涸,就像桥断了半截,信号压根跑不顺。那天因为这罐干巴巴的电极膏,同一个患者的检查重做了两次,诊室里飘着患者的抱怨,小李的额头也沁出细汗。
干涸背后,藏着这些“小疏忽”
为啥电极膏会“蔫”?张姐带着小李复盘:头天值班的同事没拧紧罐盖,空气钻进去“偷水”;加上科室空调开得太猛,水分挥发更快。而且这罐膏体开封超过两周,本来就到了“保质期临界”。新手容易忽略:电极膏得密封保存,避开高温,开封后尽量10天内用完。就像养盆栽,浇水、避光都得盯着,电极膏也得“细心伺候”,不然分分钟“罢工”给你看。
给电极膏“补水”,新手能学的招
遇上干涸的电极膏咋办?张姐现场演示:取少量生理盐水,沿着罐壁慢慢滴进去,拿棉签搅和均匀,膏体重新变得细腻黏糊,“这招应急能用,但别偷懒,定期换新鲜的才踏实”。小李记在本子上:每天上班先检查电极膏状态,罐盖必须拧紧,开封久的直接替换。后来再遇到类似情况,他学着张姐的样子“救场”,波形稳稳当当,患者夸检查快,他心里也松快。
小小电极膏,藏着大道理
在心电图科待久了,小李才懂:这些不起眼的耗材,藏着诊疗的“根基”。电极膏干涸这事,教会新手两件事:一是细节里藏着诊疗质量,哪怕一罐膏体,也得盯紧状态;二是养护有章法,摸清耗材的“脾气”,才能少踩坑。就像搭积木,每块小零件都结实,整座塔才稳当。

现在小李再看到电极膏,总会先拧拧罐盖、瞅瞅质地。那罐曾干涸的电极膏,成了他入门路上的“活教材”——原来医疗里的门道,藏在每一个需要较真的细节里。
标签:医院,心电图科,电极膏,医疗小故事,新手科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