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室里的“小意外”:麻药注射器漏液记

那天,平静被一滴液体打破

在医院支气管镜室工作的第三个月,我(小林)正跟着带教老师筹备上午的检查。配麻药时,我像往常一样取出注射器、针头,组装好后抽药液。可推药调试剂量时,针头和针筒衔接的地方,突然冒出一滴透明液体——麻药漏出来了。

手心瞬间冒汗,脑袋里“嗡”的一声。要知道,支气管镜检查前的麻药剂量得精准,漏液不仅可能让剂量不够,还藏着感染风险。带教老师王姐瞥见我的慌张,轻声问:“怎么了?”我指着漏液的注射器,声音都抖了:“王姐,麻药……漏了。”

揪出漏液的“元凶”

王姐没急着批评,先接过注射器观察。她转动针头,检查针筒和活塞的衔接,又换了个新针头重新组装:“先别急,咱们一步步找原因。”

第一步,排查组装问题:支气管镜用的麻药注射器,针头和针筒得严丝合缝。王姐教我盯着衔接处,推药时看是否有液体渗出。换了新针头后,漏液没了,但旧针头装上去又漏——这说明针头可能有瑕疵。

第二步,检查器械损耗:王姐翻开器械登记本,原来这支注射器已经用了快一个月,活塞密封圈可能老化。她解释:“注射器活塞密封不好,推药时内部压力会把药液‘挤’出来。加上针头和针筒匹配度差,漏液就更明显。”

第三步,试推验证:新换了注射器和针头,推药时液体稳稳待在针筒里。王姐拍拍我:“新手最容易忽略器械检查,术前一定要确认注射器活塞弹性、针头密封性,组装后试推一下,这是‘保命步骤’。”

漏液背后的“成长课”

那天的漏液风波,让我记住三个关键:

1. 术前器械“体检”不能省

支气管镜室的器械,哪怕每天用,也要检查细节。注射器活塞有没有老化、针头是否光滑无缺口,这些小地方藏着大隐患。

2. 组装后“试推测试”是刚需

配药后推一点药液,观察衔接处、活塞处是否漏液,确认剂量能精准控制。

3. 遇到问题别慌,拆解分析

像拼拼图一样,把器械拆开,逐个部件排查,总能找到漏液的“破绽”。

后来再配麻药时,我都会多花30秒检查器械、试推药液。王姐说,这滴漏液,其实是新手的“入门考官”——教会我们在医疗细节里守住安全底线。

随机图片

(标签:医院故事,支气管镜室,麻药注射器,医疗安全,新手成长)

(结尾思路:通过一次漏液事件,串联新手成长、医疗安全细节,让同阶段的小白能从场景里学到器械检查、问题排查的方法,文字里藏着实操经验,读起来像听前辈唠工作里的“踩坑”与“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