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室里的“气踪谜案”
在医院腹腔镜室,二氧化碳管是搭建气腹的关键“桥梁”。那天上午,护士小林跟着带教老师准备一台胆囊切除术,刚把二氧化碳管接到气腹机接口,耳边就传来 “嘶嘶”的漏气声 ——像极了没拧紧的汽水罐,却让手术室里的人瞬间紧张起来。
一、异常:藏在细节里的“漏气信号”
小林攥着管路的手有点抖:“老师,这管子是不是漏了?”带教陈老师没急着下结论,先关掉气腹机电源,指尖沿着管路慢慢摸:“新手最容易忽略连接细节,先看接口。”两人凑近接口,发现二氧化碳管的密封垫圈有点歪,可调整后重新通气,嘶嘶声还在。
“管路本身会不会有破损?”小林盯着透明的硅胶管,绕着圈检查。陈老师却指了指气腹机的压力显示:“压力上不去,漏气点不一定在眼前。腹腔镜室里,二氧化碳管的漏气可能藏在三处——接口密封、管路破损、接头老化。”
二、排查:从“连接”到“管路”的抽丝剥茧
第一步:拆解接口逻辑
陈老师拧下二氧化碳管两端接头,展示内部的密封结构:“这头接气腹机,那头连穿刺器,垫圈得严丝合缝。”她换了个新垫圈,重新对接,可漏气声仍顽固地冒出来。
第二步:“听诊”管路隐患
“拿听诊器试试。”陈老师递过工具,小林把听诊头贴在管路上,顺着“嘶嘶”声的方向找,居然在靠近穿刺器接头的地方,听到更明显的漏气震颤。仔细一瞧,管路外层硅胶没破,内层却有道细微裂纹——这是长期弯折留下的“暗伤”。
第三步:警惕“隐性老化”
“二氧化碳管看似结实,其实怕折、怕压。”陈老师换上备用管路,通气后压力稳稳上升,“新手常以为漏气只看表面,却忽略管路内部的隐性损伤。这根管子用了半年,弯折次数太多,内层先‘罢工’了。”

三、复盘:给新手的漏气防范指南
手术结束后,陈老师带着小林复盘:
- 接前检查:先看垫圈是否完整,接口有无变形;
- 管路养护:尽量减少直角弯折,不用时盘成大圈存放;
- 动态监测:通气后紧盯压力值,听声音、摸管路双重排查。
“腹腔镜室里,二氧化碳管的漏气可不像表面看到的简单。”陈老师拍拍小林的肩,“今天这‘气踪谜案’,就是最好的入门课——细节里藏着安全,也藏着解决问题的钥匙。”
(标签:医院手术室,腹腔镜设备,二氧化碳管,漏气排查,医疗安全)
(故事里埋着腹腔镜室二氧化碳管漏气的排查逻辑,新手跟着情节走,就能摸清“漏气侦查”的关键步骤。从异常发现到抽丝剥茧,把设备维护的细节拆成能懂的场景,希望能帮小白迈过“管路隐患”这道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