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手术室里,粘弹剂“凝固”的惊险时刻
清晨的眼科手术室,无影灯将方寸空间照得透亮。李医生握着显微器械,正给一位白内障患者做超声乳化手术。新手护士小陈递来粘弹剂注射器,李医生拇指轻推活塞,却感觉药液推进阻力异常——本该顺滑流动的粘弹剂,竟像“凝固”了一般,推注时泛起细碎絮状物。小陈攥着器械清点单的手瞬间发白:“李老师,这…这粘弹剂怎么了?”
粘弹剂的“守护任务”
对眼科手术来说,粘弹剂就像“眼内卫士”。它打进前房后,能撑起空间、保护角膜内皮,还能帮晶体碎片顺利娩出。新手学手术时,最先记住的就是:粘弹剂得清澈、流动顺滑,像“透明果冻液”。可眼下这管药液,显然偏离了标准状态。
凝固!突如其来的危机
李医生迅速撤掉可疑注射器,示意巡回护士取备用药品。“先排查储存!”他边换器械边指导小陈:粘弹剂怕高温、忌久放,储存温度得严格卡在2~8℃,过期更是碰都不能碰。小陈翻出药品记录:“这批刚开封3天,冷藏柜温度5℃…但今早拿出来时,注射器管壁有小冰晶?”李医生心头一紧:低温结晶+复温不当,可能让粘弹剂胶体结构崩坏,导致“假性凝固”。

手术室里,备用粘弹剂快速到位。李医生重新注入合格药液,前房瞬间恢复清澈,手术节奏慢慢稳了下来。小陈攥着冷汗记笔记:“原来储存后复温要缓慢,不能直接放室温暴晒…术中推注不顺,先停手换药!”
化险为夷的“实战课”
手术结束后,李医生带着小陈复盘:“粘弹剂‘凝固’看着吓人,核心是术前把关+术中敏锐观察。”他指着药品储存柜:“每次用前,先看外观——清澈无沉淀、注射器推杆顺滑。储存环节,冷藏柜温度每天查3次,开封后标注时间,超过期限坚决弃用。”
小陈突然开窍:“就像做饭,食材变质了再用,菜肯定砸锅!”李医生笑着点头:“对。眼科手术容错率低,每一步‘较真’,都是对患者眼睛的负责。这次‘凝固’危机,反而是你入门的‘活教材’。”
这场手术室里的小风波,藏着眼科手术的隐秘细节。对新手而言,粘弹剂的“脾气”得摸透:储存守规矩、用前细检查、术中敢叫停。当药液在眼内稳稳流淌时,才是粘弹剂真正完成“守护使命”的时刻——而这背后,是无数次经验堆叠出的“安全准则”。
(标签:眼科手术,粘弹剂,手术室危机,医疗科普,临床经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