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口的坑洼路,藏着多少揪心与转机
医院住院部楼下的那条水泥路,斑斑驳驳像张皱巴巴的旧纸。尤其是门诊楼到住院部这段,晴天时碎石子硌得鞋底发慌,雨天里一个个水洼能倒映出焦虑的脸。我第一次注意到这些坑洼,是陪外婆做透析那天。外婆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轮椅推在路面上,突然“哐当”颠了下,她皱着眉闷哼一声,我手忙脚乱去扶,冷汗直冒——就怕颠出个闪失。
轮椅在坑洼里打了个颤
那天之后,我发现这条路上的“意外”不少。穿白大褂的护士小跑着送急诊,鞋底在坑洼处打滑,差点撞翻走廊边的花盆;拄拐杖的大爷没踩稳,半个身子栽进积水里,拐杖“当啷”掉进泥洼;外卖员驮着餐箱,车轮卡进裂缝,汤洒了一半,对着手机那头道歉的声音带着哭腔……

最让我揪心的是个抱着婴儿的妈妈。她推着婴儿车踉跄着避开大坑,孩子受惊哭得撕心裂肺,她急得眼泪直掉:“这路咋连个平坦地方都没有……”大家私下里抱怨,可医院人来人往,谁都觉得“忍忍就过了”,直到那天王阿姨摔了跤。
王阿姨是住院部的护工,总帮着家属推轮椅。那天暴雨后,路面积水泥泞,她推着重症患者转院,轮椅前轮“咔”地陷进坑,患者整个人往前栽。王阿姨扑过去拦,患者的轮椅还是滑了半米,她膝盖“咚”地磕在碎石头上,当时就紫了一大片,血顺着裤腿往下滴。患者家属吓得声音都抖了:“这路咋这样啊!”
此起彼伏的抱怨里,有人站出来
护士长知道后,终于在晨会上提了这事:“患者本来就脆弱,这路再不管,风险太大。” 这句话像颗石子投进湖里,涟漪一圈圈扩散。
住院部走廊的意见箱突然塞满纸条,保洁阿姨李姐牵头,把大家的诉求整理成清单:“路面坑洼致轮椅颠簸、积水易滑、夜间看不清绊倒人……”她跑了后勤科三趟,每次都攥着写满字的笔记本,跟科长说:“咱医院救的是命,门口的路也得‘救命’啊!”
后勤科动作很快,第三天就拉来施工队。我去看时,工人们顶着大太阳铲碎石、填沥青,摊铺机“突突”响着,路面慢慢变得平整。有个大爷坐在轮椅上,由家属推着绕路看新鲜,笑着说:“这下推起来稳当,像在云上走。”
坑洼填平那天,阳光亮得晃眼
新路修好的那天,门诊楼前的梧桐叶在风里沙沙响。我陪外婆下楼晒太阳,轮椅碾过平坦的路面,她久违地笑了:“这路不颠,心里都敞亮。”护士小周推着药车经过,车轮不再“咯噔咯噔”响,她轻快地哼起小曲。连平时严肃的保安大叔,也站在门口指给路人看:“走这边,平得很!”
现在回头看,那些坑洼曾藏着无数焦虑与风险,可当大家把抱怨变成行动,医院里最不起眼的水泥路,也成了守护安心的防线。就像医护人员修补身体的裂痕,这条新路,修补的是医院和患者之间那层看不见的踏实感。
标签:医院道路,地面坑洼,医患故事,暖心改变,生活细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