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陪 Uncle 进重症监护室,我被满墙闪烁的仪器晃得心慌,目光却先落在地面——几十根粗细不一的线像藤蔓似的,从病床底下钻出来,又分头扎进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的“肚子”里。保洁阿姨拖地时得绕着走,护士换液体时要轻轻把线往旁边拨,连医生查房都得小心抬脚,生怕踩断哪根看不见的“纽带”。
仪器线是无声的“指挥图”
重症室里的仪器线,比超市价签还复杂。带教护士小林姐说,蓝色的是心电监护导联线,红色的连动脉测压,最细的那根负责传输微量泵的给药指令。有回新护士小夏交接班,发现 3 床的血氧线接口松了,屏幕上数字正往下掉,她赶紧重新插好,老爷子的指脉氧才从 85 蹦回 98。“这些线看着乱,其实每根都标了床号,就像给生命体征走流程的‘导航’,错一根,数据就迷路咯。”小林姐捏着根心电导线,把分叉处的标识牌翻给我们看。
线缝里漏出的温柔
夜里巡房,我撞见护士长蹲在地上理线。12 床老太太刚做完透析,仪器线被推床带得拧成麻花,护士长一根一根理顺,还从口袋摸出绑线的魔术贴,把常被踢到的部分固定在床脚。“奶奶爱踢被子,线绕住脚会疼的。”她说话时,监护仪突然“嘀”了声,老太太翻了个身,血氧又稳了些。原来那些在地上蜿蜒的线,不光传数据,还藏着护工给患者盖毯子时轻压的褶皱,藏着家属偷偷塞进来的暖手袋蹭过的温度。
断线与接线的较量
周三凌晨,7 床大叔的除颤仪导线突然报警。值班医生冲过去时,我看见地面那根黑色粗线接口处冒了电火花——原来是家属悄悄把陪护椅挪近,轮椅碾到了线。医生一边喊人换备用导线,一边按住大叔抽搐的手,护士们踩着没乱的其他线,眨眼间就把新线接上。等警报解除,护士长蹲下来,把那片区域的线重新用荧光贴标好,“下次家属想陪,喊我们挪设备,线断了,命可断不得。”这话让攥着保温杯的家属红了眼,后来每次经过那片“线区”,都要先低头看两眼。

现在我再去重症室,会留意那些线的动静。它们有时安静趴在地面,像等待发令的琴弦;有时随着抢救床推进,哗啦啦响成一片。医护们弯腰理线的身影,家属偷摸扶正导线的动作,还有仪器屏幕上跟着线的波动跳变的数字,让我明白:重症室里,地面的仪器线不是冷冰冰的缆绳,是无数人攥在手心的、关于活下去的执念,每一根都系着心跳,系着天亮后能说出口的“平安”。
医院故事,重症室,仪器线,医护日常,生命守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