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医院过滤池地面杂质:实习时学到的第一课

我叫小夏,刚去医院后勤部门实习那会,对“过滤池”的认知还停在“把地面扫干净就行”。直到跟着张叔第一次走进负一层的过滤池区域,才发现地面上那些不起眼的杂质,藏着好多我从没留意过的门道。

初遇过滤池的“小麻烦”

那天早班,张叔领我到过滤池旁,指了指地面:“先把这些杂质清了。”我低头一看,地面沾着絮状、颗粒状的东西,颜色深浅不一。我以为和普通保洁没差别,抄起扫帚就扫,可刚动几下,张叔突然喊停:“不是这么干的。这些杂质不只是‘脏东西’,还能反映过滤系统的状态。”

随机图片

我当时完全懵了——保洁咋还得管系统?张叔蹲下来,捻起一点絮状物:“你看这像啥?”我凑近一瞧,有的像过滤棉掉的纤维,有的像水里滤出来的悬浮物。这一刻我才意识到,过滤池的“清洁”和我想的根本不一样。

杂质里藏着的门道

张叔没急着让我继续干活,反倒拉我到监控屏前。原来过滤池是医院污水处理的“前哨站”,地面上的杂质,有的是过滤装置老化脱落的部件,有的是预处理环节没拦住的污染物。

“要是今天这些絮状物突然变多,说明过滤棉该换了;要是冒出从没见过的颗粒,得查是不是上游科室排水违规。”张叔一句话,让我彻底改了对“杂质”的看法——它们哪里是普通垃圾?分明是系统运转的“信号灯”!

那天我们没急着扫,先把不同杂质分类装袋,记下每类杂质的位置和数量。张叔说,这些是给维修组的“线索”,能帮他们更快找到设备隐患。

一次特殊的“课堂”

下午维修组来检修,果然发现某块过滤棉破损,那些絮状物正是脱落的棉絮;而颗粒状杂质一查,是检验科某台设备排水口的滤网松了,把微小塑料碎屑冲进来了。看着维修师傅修好设备,过滤池重新运转起来,我突然明白:后勤的“清洁”从不是表面功夫,地面上的杂质,是医院运转里的微小“哨兵”。

从那以后,我再处理过滤池地面,总会先观察、记录、分析,再动手清洁。实习结束时,张叔笑着说:“记住这些杂质教你的,医院里每个细节都牵着大流程呢。”

标签:医院后勤,过滤池杂质,职场实习,细节观察,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