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蓄水池地面裂缝:一场无声危机的化解
医院住院部后巷的蓄水池旁,后勤老张握着巡检手电,脚步在潮湿地面拖沓。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检查设施,鞋底突然陷进个细微凹陷——蓄水池地面有道发丝般的裂缝,在昏暗中泛着潮气。这道裂缝,让平静的后勤工作掀起波澜。

谁发现了第一道裂缝
老张在后勤组干了十五年,从锅炉房到污水处理池,每个角落的“脾气”他都摸得透。蓄水池地面铺的防滑砖,往年雨季顶多渗点水,可这次蹲下细看,裂缝边缘还凝着水珠,砖缝里的水泥酥了层皮。他掏出工作本记下来:“蓄水池地面裂缝,约3厘米长,渗水迹象明显”,转身就往后勤办公室跑,额头的汗混着潮气往下掉——他知道蓄水池存的是全院应急用水,要是裂缝扩大,消毒、供应室这些地方都得乱套。
裂缝背后的连锁隐忧
后勤主任接到报告,当即联系水工班。老水工李师傅带工具来,撬开旁边地砖,倒吸一口凉气:下面的防水层有两处龟裂,蓄水池壁的混凝土也能看到细缝。“这要是不管,雨季水量大,裂缝会像树根一样往深处扎,到时候蓄水池存不住水,手术室无菌区供水都得停。”李师傅的话让办公室氛围凝重。院长紧急协调,维修队、检验科、护理部挨个沟通:维修期间要保障急诊用水,检验科得调整标本清洗流程,护士站要提前备应急储水……
众人齐心补“伤口”
维修队连夜进场,先抽干蓄水池存水,给裂缝做“手术”:凿开松动的混凝土,用高强度修补剂填充,重新做防水层,铺防滑砖时还加了柔性接缝。老张和李师傅守在旁,盯着水泥干的每一分钟。检验科王姐主动把器械清洗时间错峰,护士们抱着水桶去备用供水点接水,就连住院患者家属知道后,都帮忙把病房里的储水容器摆整齐。三天后,新做的地面泛着干爽的光泽,试水时一滴水没漏,老张拍了拍李师傅肩膀,两人笑里全是踏实。
后来医院后勤组把这次裂缝处理写成案例,新来的实习生跟着老张巡检时,他总会指着蓄水池地面说:“别看这裂缝小,漏的可是全院的安心。设施安全得靠每次仔细瞅,每次及时管。”那道修补过的痕迹,成了医院里无声的安全课,提醒着每个角落的守护者:再小的隐患,都藏着不能马虎的责任。
标签:医院蓄水池,地面裂缝,后勤保障,安全隐患,团队协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