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负一层,遇见“沉默的力气王”

设备科新人小周报到第一天,师傅李哥没先讲规章制度,直接领他往负一层走。走廊灯暗,尽头铁门推开时,轰鸣声混着气流声涌出来——一排银灰机器正规律震颤,管道像血管般攀在墙面上。

“这就是中心负压系统的地面泵机。”李哥指了指机器上的铭牌,“医院里吸痰、引流这些操作,都得靠它抽走空气,造出负压。”小周凑过去,看压力表指针稳稳跳着,管道接口处没漏半点气,才懂这“闷头干活”的家伙,是病房里看不见的后盾。

负压里的“呼吸”节奏

第二天跟班巡检,李哥教小周听声音:“泵机运转得平顺,就像人匀速呼吸。要是杂音变尖,准是哪里堵了或者皮带松了。” 他们绕机器检查油位,擦干净过滤器上的灰尘,小周发现每颗螺丝、每根管线都有讲究——“负压稳定靠的是细处,哪怕个小阀门没关紧,病房里负压表数值就飘了。”李哥边调参数边说。

晌午外科病房 call 修,说吸引器没力气。小周跟着跑现场,排查后发现是地面泵机到病区的支管堵塞。回设备间清理管道时,李哥指了指运行记录:“这泵机 24 小时转,咱得盯着它‘歇气’的时间——每周维护、每月巡检,就像给它做体检,不然关键时刻掉链子,病房里急救可等不起。”

凌晨警报里的“实战课”

入职第三周,小周值夜班。凌晨两点,设备间警报突然炸响!他边往负一层冲边发抖,到了才见李哥已经到了,正盯着故障码。“泵机过载,先查进气端。”李哥递过扳手,小周硬着头皮拆检修口,果然滤网被绒毛和灰尘糊死了。清理完重启,机器重新平稳震颤,小周后背全湿了:“原来课堂讲的‘负压中断风险’,真到眼前这么急!”

李哥拍他肩膀:“这机器没脾气,但得有人懂它的脾气。你听它运转的动静、看参数变化,就跟和它对话似的。”那晚后,小周再巡检时,会蹲在泵机旁多听几分钟,像辨别人的呼吸一样,记住正常与异常的区别。

随机图片

新手心里的“责任秤”

如今小周能独立完成泵机日常维护了。某次科室培训,他给新来的实习生指设备:“这地面泵机看着笨重,却连着眼科手术的吸引器、急诊室的洗胃机……它不停,病区里那些‘救命的吸力’就不停。” 实习生问“万一坏了咋办”,小周笑了:“咱守着它,就像它守着病房。学会听它的‘动静’,提前把问题掐断在苗头里。”

从摸不清头脑的新人,到能讲清泵机门道的“半个熟手”,小周明白:医院里这些“沉默设备”,靠的是有人肯俯下身,把每一次巡检、每一回维护变成默契——就像泵机永远稳稳输出负压那样,运维人的责任也得始终在线。

标签:医院设备,中心负压系统,地面泵机,医疗运维,职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