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镜室里的“默默守护者”
在医院膀胱镜室角落,总有个不算起眼的容器。它金属外壳泛着哑光,肚子宽大能盛下整桶冲洗液,底座稳稳贴住地面——新手小李第一次跟诊时,目光总被它勾过去。那时她还不懂,这容器和消毒灯、检查床一样,是科室里缺不得的“老成员”。

装着安全的“大肚子”
膀胱镜检查后要给器械冲洗,冲洗液顺着管道流进容器,地面也得用它盛的液体擦拭。小李头回帮忙拖地,王姐特意指了指容器:“这水不光是清洁,得把漏在地面的黏液、药水冲干净,不然病人家属踩滑了咋办?” 她这才发现,容器侧边刻着浅浅的刻度线,老护士们加液时眼睛扫一眼,就知道够不够擦整间屋。原来“随便放角落”的容器,藏着预防院感和防滑的双重门道。
溅起水花的故事
容器也见证过不少暖心事。有回退休的赵医生来科室参观,盯着容器笑:“三十年前我刚上班,这容器还是搪瓷的,磕坏了拿白漆补。现在换成不锈钢,倒是经造了。” 旁边实习生长叹“原来老物件也进化”,赵医生却指了指容器底部的凹痕:“当年有个患者家属怕我们累,非要自己拖地,手抖把旧容器磕变形,后来每次来复诊都塞包润喉糖,说‘给守护咱的家伙补补’。” 水花溅起又落下,容器默默装着液体,也装着医患间细碎的暖。
交接时的“无声叮嘱”
小李转正那天,王姐把容器擦得锃亮:“以后你值大夜班,记得先检查容器里的冲洗液够不够温。冬天水凉,擦地时病人光脚踩上去容易打颤。” 说着从储物柜翻出块旧布:“我刚上班时老师给的,现在传给你——擦容器边缘别留水渍,不然积灰又难清理。” 小李摸着布上的针脚,突然懂了:这容器不是冰冷的金属,是一代代医护把安全和关怀“装”进去的接力棒。
如今小李也能熟练照料那只容器,给新人讲解时,她会指着刻度线说:“看这儿,老一辈怕我们马虎,特意刻的标记。” 容器依旧立在角落,接住冲洗液,托住擦地水,在膀胱镜室的光影里,把安全和传承,酿成日复一日的踏实。
标签:医院故事,膀胱镜室,医疗日常,职场细节,温暖小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