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室里的“特殊地面”
第一次跟着带教老师李姐进支气管镜室,我脖子上挂着新手专属的实习牌,眼睛被各种仪器拽来拽去,却在路过麻药存放区时,被地面那层“保护衣”钉住了脚步——浅灰色的垫子严丝合缝铺着,边缘还压着防滑条,和平时见的普通地面完全不一样。

为啥麻药区地面要“穿衣服”?
李姐看我直盯着地面,笑着掀开推车旁的垫子角:“小夏你看,支气管镜检查得给患者上麻药,针剂、雾化罐这些天天在这儿周转,万一洒了药液,地面渗进去难清洁是小事,要是有人踩着滑了摔了,或是药液残留影响下一次操作,麻烦就大咯。” 我这才注意到,垫子下的地面干干净净,可垫子边缘还留着之前没擦净的药渍痕迹——原来这层包装是把污染拦在“外衣”上,换垫子比换地面容易多了。
铺这层“衣”有啥讲究?
第二天李姐教我铺新垫子,我才发现门道多:垫子得选防渗透的医用塑胶,铺的时候要对齐墙角,边缘和推车轨道留半指空隙,既让推车推起来顺畅,又能接住可能洒的药液。“别小看铺垫子,昨天急诊来了个咳血患者,麻药瓶拿得急,要是没这层垫着,药液流到地砖缝里,消毒都得花半小时,患者早疼得冒汗了。” 李姐边示范边说,我蹲在地上调整垫子边角,突然觉得这事儿和拼图似的,每一块都得严丝合缝,不然“防线”就漏了。
新手看懂的“细节守护”
实习第三周,我自己值麻药区班,碰巧有个麻药瓶没拿稳,“哐当”磕在推车沿上,半管药液泼在垫子上。我慌得要拿抹布擦,李姐却按住我手:“换块新垫子就行,要是没这层,药液渗进地面,下一个患者的麻药车推过来,轮子沾了药再带进检查室,交叉污染风险多大?” 我盯着被药液浸湿的垫子,突然明白:这层包装不是多余的流程,是把“万一”都堵在发生前,让患者躺上检查床时,少一分风险,多一分踏实。
现在再看支气管镜室的麻药地面,那层垫子不再是陌生的“麻烦事儿”。每次换班时检查垫子是否平整、有没有漏液,成了我和患者“无声约定”的一部分——医院里的安全,藏在无数个像地面包装这样的细节里,新手要学的,就是把这些细节变成肌肉记忆,让患者能安心把后背交给我们。
标签:医院故事,支气管镜室,麻药管理,新手医护,操作细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