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儿科手术室,很多新手会被各种设备晃花眼。但有个“老成员”总安静守在角落——呼吸机,还有它旁边地面上那些看似普通的配套设备。它们不像手术灯那么耀眼,却在每场和死神的赛跑里,默默撑着关键的一口气。

那台呼吸机的“第一视角”

我是儿科手术室里的一台呼吸机,外壳被擦得发亮,按键上还有医护们经年累月按出的浅痕。记得刚来科室时,护士小林抱着我做清洁,嘴里念叨:“小家伙们的呼吸全靠你稳住,可得争气!”那时候我不懂,直到第一次遇上早产的朵朵。她体重才两斤,肺部像张皱巴巴的纸,手术时呼吸弱得几乎要断。我跟着麻醉师的指令,精准送出每一口氧,看监护仪上血氧数字慢慢往上跳,小林握着朵朵细得像棉签的手,眼泪掉在我旁边的地面设备上——原来地面上的管路、接头,都是我和患儿之间的“桥梁”,一丝差错都可能让氧气断档。从那以后,我知道自己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是给孩子续上生机的“呼吸伙伴”。

地面上的“隐形防线”

新手常忽略地面设备,可儿科手术室的地面藏着好多“保命细节”。呼吸机的管路要沿着地面固定架走,不能绊倒匆忙的医护;消毒脚垫得时刻干爽,防止设备移动时打滑;还有那些不起眼的接头,每天术前术后都要被护士们举着强光手电检查——就像护士阿芳说的:“地面设备是呼吸机的‘根基’,管路漏口气,孩子就可能缺口气。”

有次夜班,刚做完一台先心病手术的小宝突然呛咳,呼吸机报警。护士们冲过来时,发现是地面管路被推车轻轻碰歪了接口,氧浓度瞬间掉了。好在阿芳每天检查地面设备时养成的“火眼金睛”,一眼就发现问题,重新接好后,小宝的呼吸又稳了下来。这让新手明白:地面上的设备维护,是呼吸机发挥作用的前提。

小小的“战场”里的默契

儿科手术室像个缩小版战场,呼吸机和地面设备,加上医护们,凑成一支特殊战队。每次手术前,麻醉医生会蹲在地面检查呼吸机管路是否通畅,护士们会把地面设备的位置标记得清清楚楚,就连清洁工阿姨都知道:“儿科的地面设备不能随便碰,孩子们等着救命呢!”

有回流感季,三个患儿接连手术,呼吸机连轴转,地面管路被消毒了一遍又一遍。实习生小周跟着消毒时,不小心碰掉个接头,脸瞬间白了。护士长没骂她,而是带着她重新接好,说:“记住这种紧张感,下次就不会错。地面设备和呼吸机是战友,咱们也是它们的战友,要互相兜底。”后来小周再处理地面设备,眼神里多了份敬畏——原来这些冷冰冰的机器和设备,背后是无数孩子的生机,和一群人绷紧的神经。

现在再看儿科手术室的呼吸机和地面设备,新手们不会只觉得是一堆仪器。它们是生命接力里的“无声队友”,医护们护着它们,它们护着孩子的呼吸。每次管路接上、呼吸机启动,都是一场关于新生的约定——地面稳稳托着根基,呼吸机送着希望,而人,始终是这场守护里最温暖的光。

随机图片

标签:儿科手术室,呼吸机,医疗设备,医护故事,儿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