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一个“隐形门客”的勇气闯关记》
新手小白刚入职场时,是不是都有过这种感受?明明做了很多事,可在人群里还是像“透明人”——没人记得你的名字,没人在意你的想法,连机会路过都不会多看你一眼。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下有个叫毛遂的门客,就过了三年这样的“隐形日子”。
门客堆里的“隐形人”
毛遂是跟着朋友投奔平原君的,刚到的时候,他也想着能像其他门客那样,给主人出谋划策、建功立业。可日子一天天过,他发现自己连跟平原君说话的机会都没有——那些能言善辩的门客,每天围在客厅里高谈阔论;擅长武艺的,跟着主人出门打猎;就算是会做饭的,也能因为一道拿手菜被夸几句。而他呢?只能做些整理书简、帮着喂马的杂活,有时候甚至连平原君的面都见不着。
有次,他帮厨房送菜,路过客厅,听见里面有人嘲笑:“那个毛遂啊,来了三年,连句像样的话都没说过,怕不是个木头?”他攥紧了手里的菜篮子,指甲掐进掌心——可转身还是默默地去喂马了。
当机会砸到脚边
公元前257年,秦国包围了邯郸,赵国危在旦夕。平原君要选二十个能说会道的门客,一起去楚国求救。选来选去,选了十九个,还差一个。这时候,毛遂正在院子里晒书简,听见仆人喊“还差一个门客”,他的心跳突然加快了——这是不是他等了三年的机会?
他放下书简,拍了拍身上的灰,一步步走到客厅门口。里面的十九个门客正聊得热闹,看见他进来,都停住了。平原君皱着眉问:“你是谁?”毛遂弯腰行礼:“回主人,我是毛遂,来了三年了。”平原君上下打量他:“来了三年?怎么没听说过你有什么本事?”
旁边的门客笑出了声,有人小声说:“这木头也敢来凑热闹?”毛遂脸发烫,可他攥紧了袖子,声音却很坚定:“主人,锥子放在袋子里,尖儿总会露出来。我这三年没露尖儿,是因为没人把我放进袋子里啊!今天您给我这个机会,我肯定能帮您完成任务!”
平原君盯着他看了半天,终于点头:“行,那就带你去试试。”
楚国殿上的三重考验
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整整一上午,楚王还是犹豫不定——怕得罪秦国,不肯出兵。毛遂在殿外等得着急,终于忍不住推门进去。楚王瞪着他:“你是谁?敢闯大殿!”平原君赶紧解释:“这是我的门客毛遂。”楚王更生气了:“滚出去!没看见我在跟你主人说话吗?”
毛遂没有退,反而往前走了两步,手按在腰间的剑上:“大王,您之所以敢骂我,是因为您身边有卫兵。可现在我离您只有十步远,您的性命就在我手里!”楚王吓得往后靠了靠,盯着他的剑。毛遂接着说:“秦国当年攻破楚国郢都,烧了楚王的陵墓,您忘了吗?现在赵国要是灭了, next就是楚国!您帮赵国,其实是帮自己啊!”
他的手心全是汗,剑鞘都被攥得发烫,可眼神却一直盯着楚王。楚王沉默了一会儿,终于点头:“好,我答应出兵!”
原来勇气是“攒”出来的
后来,赵国得救了,平原君对毛遂说:“我再也不敢说自己会识人了——要是没你,这次肯定办不成事!”毛遂笑着说:“其实我当时也怕,怕楚王杀了我,怕给主人丢脸。可我想,要是不站出来,我一辈子都只能是个喂马的门客。”
有人问他:“勇气是什么?”他想了想,说:“勇气就是,就算腿在抖,也敢往前迈一步;就算声音在抖,也敢把话说完。”
新手小白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机会时刻”?比如公司要选新人做项目,比如课堂上要发言,比如想跟领导提建议——也许你会怕自己做不好,怕被嘲笑,可别忘了毛遂的故事:那些“隐形”的日子,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在攒力气;那些犹豫的瞬间,不是胆小,而是勇气在发芽。
下次遇到机会,不妨像毛遂那样,先站出来再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是那个“藏在袋子里的锥子”?
毛遂自荐,勇气考验,新手成长,突破自我,机会把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