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笨贼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在古代,社会治安远不如现代完善,盗贼的身影时有出现。不过,有些笨贼的盗窃手段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他们一出手,那奇葩行径就暴露无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领略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 ## 藏身米缸,沦为瓮中之鳖 明朝年间,苏州城有个叫刘二的小贼。听闻城中富户张员外家藏有不少金银财宝,便起了贼心。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刘二偷偷潜入张员外家的后院。他蹑手蹑脚地在院子里寻找可以下手的地方,忽然瞧见一间屋子的门半掩着,透着微弱的光。他凑近一看,发现屋内堆满了一袋袋的粮食,正中间还摆着一口巨大的米缸。刘二眼睛一亮,心想:这米缸如此之大,若我藏在里面,等明日张员外一家外出,我再出来偷东西,岂不妙哉?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米缸盖子,轻手轻脚地爬了进去,随后将盖子重新盖好,打算在里面舒舒服服地睡一觉,养精蓄锐,等待第二天的“行动”。 可刘二万万没想到,这屋子正是张员外家存放粮食的仓库,平日里看管极为严格。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张员外的管家就带着几个家丁前来查看粮食储备情况。他们一走进屋子,就听到米缸里传来轻微的呼噜声。管家心中一惊,示意家丁们围过去。众人缓缓靠近米缸,猛地掀开盖子,只见刘二蜷缩在米缸里,睡得正香,嘴角还挂着一丝口水。被突如其来的光亮和嘈杂声惊醒,刘二睡眼惺忪,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被家丁们一把揪住,像拎小鸡似的从米缸里拎了出来。此时的刘二,满脸都是米粒,头发上也沾满了米糠,模样滑稽极了。他还试图挣扎,却被家丁们死死按住,只能乖乖就擒。最后,刘二被扭送到官府,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为自己愚蠢的藏身之计付出了惨重代价。 ## 误盗石头,空欢喜一场 清朝时期,扬州有两个游手好闲的无赖,阿强和阿福。两人整日想着不劳而获,发一笔横财。一天,他们听说当地一位富商为了彰显身份,在自家院子里摆放了一块巨大的太湖石。这块太湖石造型奇特,纹理优美,据说价值连城。阿强和阿福听闻后,眼睛都红了,当即决定趁着夜色去把这块太湖石偷走,然后卖个好价钱。 等到夜深人静,两人带着工具来到富商的院子外。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翻过围墙,来到太湖石所在的庭院。看着眼前巨大的太湖石,两人犯了愁,这么大的石头,怎么搬出去呢?思来想去,他们决定先把太湖石从底座上弄下来,然后再想办法运走。于是,阿强和阿福拿起工具,对着太湖石的底座又是撬又是砸,折腾了好半天,终于把太湖石弄了下来。可当他们试图抬起石头时,才发现这块石头实在太重了,他们根本抬不动。两人累得气喘吁吁,瘫倒在地上。 就在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阿强突然灵机一动,对阿福说:“兄弟,咱们把这石头砸碎,分成小块,不就能搬走了吗?”阿福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两人又拿起锤子,对着太湖石一顿猛砸。只听“砰砰”几声,太湖石被砸得粉碎。阿强和阿福满心欢喜地准备把碎块装起来带走,可当他们借着微弱的月光仔细一看,顿时傻眼了。原来,这所谓的太湖石,竟然是用石头和颜料仿造的赝品,里面根本不是什么值钱的玉石,而是普通的石头。两人忙活了大半夜,不仅没偷到宝贝,还把假石头砸了个稀巴烂。第二天,富商发现院子里的假太湖石被砸,猜到是有贼光顾,便报了官。阿强和阿福还没来得及离开扬州城,就被官府抓获,因为盗窃未遂和故意毁坏财物,受到了严厉的惩罚,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让人笑掉大牙。 ## 模仿高手,弄巧成拙被识破 北宋年间,在杭州城有个小偷叫李三,此人平日里游手好闲,专门靠偷鸡摸狗为生。有一天,李三在街上闲逛时,看到一位穿着华丽的公子哥儿从一家绸缎庄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匹崭新的绸缎,看上去十分名贵。李三顿时心生歹意,想要把这匹绸缎弄到手。他跟在公子哥儿身后,观察了好一会儿,发现这位公子哥儿举止优雅,言行得体,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子弟。李三心想:若我能扮成这位公子哥儿的模样,说不定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绸缎偷走。 于是,李三赶忙跑到一家成衣店,买了一套与公子哥儿相似的衣服,又学着公子哥儿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在街上走了几圈,自我感觉良好。到了晚上,李三穿着新衣服,大摇大摆地来到绸缎庄。他学着公子哥儿的语气,对店里的伙计说:“今日我在你家买的绸缎,拿回去后家人不太满意,我要退换。”伙计一看李三的穿着和神态,有些怀疑,但又不敢确定。正当伙计犹豫之际,绸缎庄的老板走了出来。老板一眼就认出李三不是白天来买绸缎的公子哥儿,心中顿时明白了七八分。他不动声色地对李三说:“公子稍等,我这就去把您的绸缎取来。”说完,老板转身走进里屋,悄悄吩咐伙计去报官。 不一会儿,几个衙役就赶到了绸缎庄。李三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衙役们团团围住。此时的李三,还试图狡辩,说自己就是那位公子哥儿。可衙役们根本不吃他这一套,直接将他押回了官府。在公堂上,李三对自己的盗窃行为供认不讳。原来,他虽然模仿了公子哥儿的穿着和神态,但却忽略了一些细节,比如说话的口音、举止的细微差别等,这些破绽让他很快就被老板识破,最终自食恶果,沦为了众人的笑柄。 这些古代笨贼的奇葩盗窃经历,为我们的历史增添了不少趣味。他们的愚蠢行径告诉我们,任何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的行为,最终都只会以失败告终,还可能沦为他人的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