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古今中外触动心灵的句子: 古代中国 - 伯牙绝弦: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这个故事体现了知音难觅、知己难求的珍贵情感。 - 缇萦救父:汉文帝时,淳于意医术精湛,但他不喜奉承,不轻易为王公贵族治病,后遭到显贵的诬告,被判肉刑。他的小女儿淳于缇萦随其至长安,并上书汉文帝,文辞之间情感深切更表示自己愿意为父亲受法成为官府的奴婢,希望能以此条件换求父亲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所感动,不仅赦免了淳于意,还下诏废除了肉刑。缇萦的勇敢和孝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古代西方 - 特洛伊木马:古希腊传说中,希腊联军围困特洛伊久攻不下,于是假装撤退,留下一只巨大的中空木马。特洛伊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拖入城中。夜深人静之际,木马腹中躲藏的希腊士兵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城因此沦陷。这个故事展现了战争中的智慧与谋略,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如骄傲和轻信,引发人们对战争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 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经常通过对话和提问的方式启发人们思考。然而,他的思想和行为却被当时的雅典当局视为对社会秩序和传统信仰的威胁,最终被判处死刑。在狱中,苏格拉底拒绝了朋友和学生为他安排的越狱计划,从容赴死。他的死不仅体现了他对自己信念的坚守,也成为了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和自由。 近现代中国 - 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救济粮,对中国人民进行笼络和欺骗。朱自清当时身患重病,全家生活极其艰难,但他坚决拒绝领取美国的救济粮。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朱自清的行为体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和高尚品格,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 林觉民与《与妻书》: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在参加广州起义前,他给妻子陈意映写了一封绝笔信。在信中,他深情地表达了对妻子的爱,同时也阐述了自己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决心和理想。他写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这封信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伟大的革命情怀,令人动容。 近现代西方 - 安妮日记:安妮·弗兰克是二战期间的一位犹太少女,她和家人为躲避纳粹迫害,在密室中躲藏了两年。在这期间,安妮坚持写日记,记录下了她在密室中的生活、对战争的恐惧、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安妮的日记不仅是一个少女成长的记录,更是对纳粹暴行的控诉和对和平的渴望。这本日记让人们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触动着无数人的心灵。 - 曼德拉的坚持: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著名的反种族隔离革命家,他为了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一生都在与种族隔离制度进行斗争。他曾被关押在罗本岛监狱长达27年,但即使在狱中,他也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出狱后,曼德拉致力于推动南非的和解与发展,最终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的坚持和宽容精神,不仅为南非带来了和平与进步,也为全世界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着人们为了正义和自由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