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月·青丘狐·山河图
长安城的月亮总带着三分诗意,七分寂寥。书生李涵之提着灯笼走过朱雀大街时,忽见街角老槐树下卧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琥珀色的眼睛在夜色里亮得惊人。他心头一动,解下身上的棉袍裹住瑟瑟发抖的小兽,那狐狸却忽然化作红衣少女,鬓边别着枝风干的沙枣花。
"小女子阿九,谢公子救命之恩。"少女盈盈一拜,袖口抖落的不是风尘,竟是细碎的星光。李涵之自幼听闻狐仙传说,此刻反倒镇定下来:"姑娘若不嫌弃,寒舍尚有薄茶。"
灯下,阿九指着李涵之案头的丝路舆图轻笑:"公子这图,漏了火焰山下的千佛洞。"她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竟在空白处晕出淡金色的线条,沙丘连绵成浪,驼铃仿佛从墨迹里荡了出来。李涵之惊得打翻了茶盏:"姑娘怎知西域风物?"
"我在丝路游荡了三百年。"阿九摘下鬓边沙枣花,花朵在她掌心化作半卷残破的羊皮古图,"这是张骞通西域时,一位画工僧人所绘,可惜遗失了大半。"她望着窗外的月亮,眼神飘得很远,"那年我贪玩跟商队西去,却在罗布泊遇上沙暴,是位老画工用身体护住了我,自己却被流沙掩埋。"
李涵之握紧了狼毫笔:"我愿重绘此图,完成老丈遗愿。"
自此,长安城夜夜有奇事。三更天的书房里,阿九会展开皮毛般柔软的云层,让李涵之看见葱岭的雪水如何凝成冰川;她抖落衣袖,便有安息的葡萄、大食的香料在案头滚动,供他描摹形状;遇到模糊的古道,她便化作原型,带着他的魂魄御风而行,亲身丈量雪山与戈壁的距离。

"玉门关外的胡杨林,秋霜过后会变成金红色的海。"阿九趴在图上,尾巴不自觉地摇摆,扫落了砚台里的墨汁,在纸上晕染成一片星宿海。李涵之笑着执她的手,将墨点改画成夜空中的北斗:"如此,商队夜行便不会迷路了。"
春去秋来,一幅三丈长卷在两人指间渐渐成形。图上山川雄奇,城池错落,连波斯的琉璃瓦、龟兹的飞天壁画都栩栩如生。最奇的是,在葱岭以西的荒漠中,有一片用朱砂绘成的沙枣花海,旁边题着小字:"此处有泉,可解旅人渴。"
完工那日,长安城飘起了雪。阿九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她将古图残卷嵌入新图的最后一角,轻声道:"老画工的心愿了了,我也该走了。"李涵之想抓住她的衣袖,却只握住一把冰冷的月光。案头的长卷忽然散发出微光,那些山川河流仿佛活了过来,驼铃声穿越千年,在风雪里低吟浅唱。
后来,李涵之将《丝路合璧图》献于朝廷,图中所记水源古道、风土人情,竟与西域商队带回的见闻分毫不差。有人说,深夜展开此图,能看见红衣少女与青衫书生并坐灯下,狐狸尾巴轻轻扫过泛黄的纸页,落下一地沙枣花的清香。
而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们都知道,每当走到那片朱砂花海,总会遇见一眼甘泉,泉边常有白狐饮水,见了人便化作一道红光,消失在漫天风沙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