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戏台狐影长

槐木村的老戏台,打从明朝万历年间就立在村口那棵千年槐树下。戏台雕花的木梁上爬满青苔,朱红漆皮剥落得露出灰白木纹,唯有台顶那块"声振林木"的匾额,在月光下还泛着油亮的光泽。村里老人说,这戏台能百年不倒,全靠胡月娘守着。

随机图片

胡月娘是只修行千年的狐精。光绪年间黄河发大水,槐木村被淹得只剩戏台还露着个屋顶。当时还是黄毛小狐的她,被一个老木匠抱在怀里躲在戏台上。老木匠用最后一块木板堵住漏水的戏台柱,自己却没撑到天亮。后来村民们说,总见个穿月白衫子的姑娘在戏台后扫地,青砖地上的水渍扫着扫着就变成了桃花瓣。

民国二十三年,一伙军阀闯进村子要拆戏台造炮楼。领头的军官刚爬上戏台,就见台柱上盘着条碗口粗的白蛇,吐着信子直勾勾盯着他。士兵们吓得屁滚尿流,从此再没人敢动戏台一砖一瓦。可村里的王老汉知道,那根本不是蛇——他躲在槐树后,分明看见月白衫子的姑娘袖摆一甩,地上的麻绳就活了似的缠上了台柱。

最邪乎的是十年动乱那阵子。红卫兵小将们扛着锄头来砸戏台,刚把第一块砖撬下来,戏台突然"吱呀"作响,所有雕花窗棂里都飘出白雾,雾里传来咿咿呀呀的昆曲,听得人头皮发麻。有个小将偏不信邪,举着锄头要砸匾额,却见戏台顶棚落下无数蝙蝠,黑压压遮住了天。等雾气散了,戏台上躺着只断了腿的老狐狸,眼里淌着血,正是常来村里讨食的那只。

如今的戏台早不演大戏了,却成了网红打卡地。常有穿汉服的姑娘对着斑驳的台柱拍照,夜里总能听见若有若无的水袖声。去年戏台大修,工匠们在正梁里发现个红木匣子,里头躺着半块啃剩的桂花糕,还有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娟秀的小楷:"此屋可避风雨,当护百年。"

槐木村的老人说,每个月圆之夜,要是你运气好,还能看见穿月白衫子的姑娘坐在戏台檐角,晃着毛茸茸的尾巴,嘴里哼着几百年前的调子。戏台前的石狮子耳朵上,总系着新鲜的红绸子——那是村里新嫁娘偷偷系的,她们说,胡月娘会保佑娃娃平安长大,就像她守护这戏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