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与狐仙同守月下药田》

清光绪年间,终南山深处有个叫李大山的猎户。此人箭法如神,却从不猎杀孕兽,每逢初一十五还会上山给山神烧纸。这年深秋,他追一只受伤的麂子进了黑风口,忽见谷底泛着莹莹绿光。拨开半人高的蕨类植物,眼前竟是片一亩见方的药田,天麻、当归、何首乌长得比寻常药材壮实许多,月光下叶片上的露珠都闪着珍珠似的光泽。

"这位大哥,莫不是想挖几株药?"脆生生的女声从身后传来。李大山猛回头,只见个穿月白短打的姑娘,发间别着朵野山桃,身后垂着条毛茸茸的赤褐色尾巴。他虽惊不乱,知道是山中精怪,拱手道:"姑娘莫怪,我追猎物误闯此地。"

姑娘噗嗤笑出声,尾巴尖轻轻摇摆:"我叫胡瑶,这片药田是我守了百年的家当。看你印堂发亮,不是歹人,倒不如帮我个忙。"原来近来常有外乡人进山盗采药材,胡瑶虽有法术,却不便在凡人面前显露。两人约定,李大山在药田四周布下陷阱,胡瑶则以狐火指引迷路的采药人,遇到贪婪之徒便用幻术引他们在山林里打转。

开春后,有伙带刀的汉子闯进黑风口,领头的独眼龙听说这里有千年灵芝,竟要放火烧山逼药材现身。李大山在必经之路上设了连环套,胡瑶则化作红衣女子在溪边哭泣,引那伙人循着哭声跌入陷阱。待他们摔得七荤八素,李大山才提着弓箭现身,胡瑶从树后走出,尾巴在月光下拖曳出绚丽残影。独眼龙哪见过这等阵仗,连滚带爬地带着人跑了。

此后李大山索性在药田边搭了间木屋,白日打猎护林,夜里就着松明火把帮胡瑶翻晒药材。胡瑶则教会他辨识草药,用山泉水煮的灵芝茶能治风寒,何首乌酿的酒可强筋骨。有时山外郎中闻讯来求药,胡瑶便让李大山按"取三留一"的规矩采撷,所得银钱全用来周济山下的孤寡老人。

某年大旱,山下瘟疫横行。胡瑶将药田最珍贵的"七叶一枝花"尽数挖出,李大山背着药篓翻山越岭送下山。途中遇上泥石流,他护着药篓滚下陡坡,脊梁骨断了三根。胡瑶闻讯赶来,以狐族内丹为引,耗尽百年修为才救回他性命,自己却褪去妖力,成了个梳着双丫髻的普通少女。

伤愈后的李大山再也提不动弓箭,和胡瑶一起守着药田。有人说见过他们在月下晾晒药材,白胡子老翁背着药篓从林间走出,身后跟着个红衣少女,两人笑声像山涧清泉般脆亮。那片药田至今仍在黑风口,只是再没人敢去惊扰——据说每到月圆之夜,田埂上总会坐着一老一少两个身影,守着满田灵药,也守着一座山的安宁。

随机图片

(全文798字)

这篇民间故事融合了传统志怪元素与生态保护理念,通过猎户与狐仙的跨界合作,展现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文中"取三留一"的采药规矩、击退盗猎者的情节,既符合民间故事的传奇色彩,又暗含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意识。语言上采用半文半白的叙事风格,穿插"狐火指引""内丹救主"等奇幻桥段,结尾的开放式结局则为故事增添了隽永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