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风华 永和九年暮春,会稽山阴的兰亭边,曲水流觞,雅士云集。王羲之微醺,手持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毫。 笔锋起落间,似有龙跃于渊,凤舞于天。“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开篇几个字,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永”字八法,笔笔精妙,点如坠石,横似千里阵云,竖若万岁枯藤。写至“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笔势愈发灵动,笔画之间,似有细丝相连,如游丝牵曳,又似龙飞凤舞,展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的神韵。 众人围聚观赏,无不惊叹。王献之站在一旁,眼中满是崇敬与向往,他细细观察着父亲运笔的节奏与力度,试图领悟其中的奥秘。 随着书写的推进,王羲之仿佛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写到“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时,笔锋略带几分苍劲与感慨,字体的形态也随之变化,似在诉说着人生的悲欢离合。而当写下“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结尾时,笔势又归于平和,却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待他搁笔,众人纷纷赞叹,这篇《兰亭集序》,以其龙飞凤舞般的书法艺术,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让后世无数书法家为之倾倒、临摹,其飘逸灵动的风格,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爱好者,成为了书法艺术中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