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老骥 元和九年深秋,朔方军大营的辕门外,一匹斑驳的枣红马刨着冻土,马鬃上凝结的霜花簌簌而落。六十五岁的郭子仪扶着马鞍,布满老年斑的手在雕花马镫上顿了顿——这是他征战四十年的坐骑“赤电”,如今也已十六岁高龄。 “大帅年事已高,此去灵州路途艰险......”副将李晟的劝阻被寒风撕碎。郭子仪翻身上马,铁甲碰撞声惊飞了栖在辕门上的寒鸦:“吐蕃犯境,百姓生灵涂炭,老夫这把骨头,还能再为大唐守几年关!”赤电似通人意,昂首发出一声长嘶,声震云霄。 三日后,灵州城头,郭子仪拄着玄铁长枪远眺。城外吐蕃营帐连绵十里,金鼓之声如闷雷。他转头看向身边的年轻将领:“当年收复长安,赤电曾一日奔袭三百里。”说着解下腰间酒囊,泼酒喂马,“老伙计,再陪我冲一次!” 战鼓骤响,郭子仪一夹马腹,赤电如离弦之箭冲下城楼。老将银白的鬓发在风中狂舞,手中长枪挑落三员敌将。赤电虽已脚步蹒跚,却仍嘶鸣着踏碎吐蕃军阵,马蹄扬起的雪沫里混着鲜血。当夕阳染红城墙时,吐蕃军旗终于缓缓后撤。 庆功宴上,皇帝赐下的玉杯在案上泛着柔光。郭子仪轻抚赤电汗湿的脖颈,老马将头埋进他怀中,发出低低的呜咽。有人劝他归隐田园,他却指着北方:“只要这匹老马还能嘶风,这把老骨头就不会卸下征袍。”窗外北风呼啸,赤电又一声长嘶,惊起满院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