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孙山:孙山的幽默婉拒 宋神宗年间,吴地有个叫孙山的书生,生得一张巧嘴,为人诙谐机敏。邻近村落的张老伯听闻孙山才思敏捷,便把自家儿子张小郎托付给他,一同前往省城参加乡试。 赶考路上,张小郎见孙山整日优哉游哉,不是逛茶楼听书,就是在街边看杂耍,心中不免着急:“孙兄,这般闲散,可如何是好?”孙山折扇轻摇,笑道:“小郎莫慌,读书如酿酒,时辰到了自有醇香。” 放榜那日,贡院外墙挤满翘首以盼的考生。孙山踮脚张望,突然拍手大笑,指着榜单末尾处一个名字:“哈哈!孙山在此!”张小郎挤到近前,从头寻到尾,都不见自己名字,脸色瞬间煞白。 归乡途中,张小郎垂头丧气,孙山却不紧不慢折下柳枝编了个草帽戴在头上。刚到村口,张老伯便迎上来,搓着手问:“我家小郎中了没?”孙山晃了晃草帽,朗声道:“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围观乡亲先是一愣,继而哄堂大笑。张老伯捋着胡子也笑了:“原来我家小郎是藏在孙山后头,等着一鸣惊人呢!”张小郎这才明白,孙山用这般诙谐的说法,既保全了自己颜面,又委婉告知落榜实情。从此,“名落孙山”的典故便流传开来,人们既叹服孙山的机智,也记住了这份善意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