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巷口“甜园”蛋糕店当学徒的第三个月,每周三的“裱花考核”还是会让我手心冒汗。师傅李姐站在操作台边,手里的不锈钢刮刀泛着冷光,眼神像筛子似的扫过我手里的裱花袋——上星期我做的玫瑰被她吐槽“像被风刮过的白菜”,今天我攥着裱花袋的指节都泛白了。

第一次碰裱花袋的手,抖得像刚捞出来的面条

记得第一次学裱玫瑰,李姐把裱花袋塞给我时说:“手腕要稳,像捏着刚煮好的糖稀。”可我一挤奶油,手就抖得厉害,花瓣边缘全是毛糙的“小刺”,最后挤出来的东西连我自己都笑了——像朵被踩扁的喇叭花。那天晚上我留在店里,把剩下的半盒奶油都用完了,手指酸得握不住筷子,才终于能勉强挤出一片像样的花瓣。李姐锁门时看了眼操作台,没说话,但把她的专用裱花嘴留给了我——那是个刻着细纹路的铜嘴,她说“新手用这个,花瓣边缘会更顺”。

师傅的“秘密”,藏在擦了三遍的操作台上

李姐平时话少,但我发现她做蛋糕时有个习惯:每次裱花前,都会把操作台擦三遍,连边角的奶油渍都不放过;挤奶油时,手腕会微微转动,像在揉一团棉花;每片花瓣叠上去时,角度都会比前一片偏一点,像真玫瑰的花瓣那样“张着嘴”。我偷偷记在手机里,晚上回家对着视频慢放,一遍一遍学。有天早上我来得早,看见李姐在做她最拿手的“经典玫瑰蛋糕”,她把奶油挤在花瓣尖端时,特意顿了一下——原来那点“凸起”不是不小心,是为了让玫瑰看起来更“立体”。我赶紧拿出笔记本,把这点记下来,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玫瑰。

那朵加了柠檬皮的玫瑰,比师傅的多了点“活气”

上周有个顾客来订蛋糕,说是给妈妈过生日。“我妈喜欢清淡的味道,上次买的玫瑰蛋糕有点腻。”顾客挠着头说。我盯着她手里的柠檬茶,突然想起李姐说过“奶油里加一点 citrus(柑橘),会解腻”。那天下午,我趁李姐去进货,偷偷在奶油里加了一点磨碎的柠檬皮屑——只加了一点点,怕破坏味道。裱玫瑰的时候,我试着把每片花瓣的尖端都翘起来一点,像刚开的玫瑰那样“抬头”。李姐回来时,刚好看见我把最后一片花瓣挤上去,她凑过来闻了闻,皱着眉说:“你加了什么?”我吓得手心直冒汗,结结巴巴说:“柠檬皮……顾客说妈妈喜欢清淡的。”李姐没说话,转身去拿了个小勺子,挖了一点奶油尝了尝,然后笑了:“比我加的橘子皮更清。”

顾客的一句话,点破了“超越”的秘密

顾客来取蛋糕时,盯着橱窗里的玫瑰看了半天,突然说:“这朵玫瑰好像比上次我买的更像真的,而且味道有点清苦,刚好解腻。”我站在旁边,脸烫得像刚烤好的蛋糕。李姐拍了拍我的肩膀,对顾客说:“这是我们学徒做的,比我做的好。”顾客走后,李姐拿起那朵玫瑰,摸了摸花瓣的尖端:“你知道为什么这朵比我做的好吗?”我摇头。“因为你加了‘心意’。”李姐说,“我做了十几年玫瑰,都是按老方子来,可你会想‘顾客的妈妈喜欢什么’,会把柠檬皮加进去,会让花瓣‘抬头’——这就是‘青出于蓝’。”

那天晚上下班,我站在店门口,看着橱窗里的玫瑰蛋糕。路灯照在玻璃上,那朵玫瑰的花瓣像在发光。我想起第一次碰裱花袋时的手抖,想起李姐留给我的裱花嘴,想起加了柠檬皮的奶油——原来“超越”不是要把师傅比下去,是把师傅教的东西,加上自己的心意,变成更鲜活的东西。就像那朵玫瑰,它不是师傅的“复制版”,是我的“原创版”。

随机图片

风里飘来蛋糕的甜香,我摸了摸口袋里的裱花嘴,笑了。明天,我要做一朵更“活”的玫瑰。

新手成长,青出于蓝的故事,学徒的超越时刻,用心做蛋糕的细节,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