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西头的梧桐树下,小柱子正蹲在地上扒拉蚂蚁洞,妹妹丫丫靠在门槛上,手里攥着半块烤红薯,眼睛直勾勾盯着树枝上蹦跶的麻雀。

"哥,我要那只麻雀。"丫丫的声音带着鼻音,昨天发烧刚退,脸还红得像个苹果。小柱子抬头看了眼,那只麻雀正歪着脑袋啄梧桐籽,圆滚滚的身子晃得树枝沙沙响。他摸了摸口袋,里面只有几个碎石头——上次用石头砸麻雀,把王婶家的瓦砸破了,被奶奶追着骂了半条街。

"等着,哥给你弄下来。"小柱子蹭地站起来,手不自觉摸向脖子上的银锁。那是奶奶去年给他过十岁生日时拿出来的,用红绳串着,锁身刻着一朵莲花,奶奶说这是太奶奶当年陪嫁的东西,"比你爹的彩礼还金贵"。他平时连洗澡都不敢摘,怕掉水里捞不起来。

可丫丫还在盯着麻雀,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小柱子咬了咬牙,把银锁从脖子上解下来,攥在手里试了试重量——比石头沉,应该能砸中。他后退几步,眯起眼睛对准麻雀,胳膊往后一甩,银锁"唰"地飞了出去。

只听"啪"的一声,树枝没打中,银锁却掉进了旁边的河里。

"哥,你的锁!"丫丫尖叫起来。小柱子脑子"嗡"的一声,连鞋都没脱就往河边跑。河水刚没过膝盖,但水流急,银锁掉下去的地方泛起个小漩涡,转眼就看不见了。他蹲在河边,用手扒拉着水,指甲盖都泡白了,还是没摸到。

"小柱子,你在这儿干啥呢?"老渔夫周叔扛着网兜路过,看见他浑身湿淋淋的,赶紧过来问。小柱子带着哭腔说清了原委,周叔叹了口气,把网兜伸进水里,来回搅了三圈,终于勾到了那串红绳。

银锁捞上来的时候,莲花上沾了泥,红绳也泡得发白。小柱子攥着它往家跑,刚进院子就看见奶奶坐在门槛上,手里拿着他的脏衣服。

"奶奶,我错了。"他把银锁递过去,眼泪吧嗒吧嗒掉。奶奶没骂他,用袖口擦了擦银锁上的泥,又把它挂回小柱子脖子上:"傻孩子,你想给丫丫找麻雀,奶奶知道你疼妹妹。可这银锁是太奶奶留的,你用它砸麻雀,就算砸中了,值当吗?"

小柱子低头看着银锁,莲花上的泥已经擦干净了,阳光照下来,泛着温柔的光。他想起昨天奶奶给丫丫熬姜茶时说的话:"再金贵的东西,要是用错了地方,还不如灶上的柴禾管用。"

第二天早上,小柱子拿着根竹棍,在梧桐树下支了个筛子,筛子下面撒了把小米。丫丫蹲在旁边,眼睛睁得大大的。没过多久,那只麻雀果然飞下来啄小米,小柱子猛地拉了拉绳子,筛子"啪"地扣住了麻雀。

"丫丫,你看!"小柱子把麻雀放进纸盒子里,丫丫拍着手笑,脸上的潮红全退了。奶奶站在门口,看着他们,手里拿着刚晒好的银锁,红绳在风里晃了晃。

后来,小柱子把银锁用红布包起来,放在抽屉最里面。他说,等丫丫长大,要把银锁给她,告诉她:"这是太奶奶的宝贝,得用到该用的地方。"

随机图片

就像那天用竹棍扣麻雀一样——不是所有珍贵的东西,都要用来换最想要的东西;有时候,选对了方法,普通的竹棍,也能变成最管用的"宝贝"。

随珠弹雀,价值取舍,民间故事,儿童成长,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