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仙缘·焚心劫
话说光绪年间,江南清溪镇有个绸缎庄,老板姓王,单名一个"老实",人却半点不老实。这王老实原是个挑货郎,凭着几分机灵盘下铺子,奈何本钱薄、手艺差,绸缎总比别家黯淡些,开张半年就快撑不下去了。
那年中秋,月色如水,王老实蹲在铺子后门哭丧着脸,正对着一堆卖不出去的残绸发愁。忽闻一阵桂花香,转头见个白衣女子立在月下,青丝如瀑,眉眼间带着几分野趣,倒像是画里走出来的。
"老板可是遇着难处了?"女子声音清泠,像山涧泉水。王老实抹把脸,叹气道:"姑娘有所不知,我这绸缎庄快黄了,一家老小还等着吃饭呢!"
女子掩唇轻笑,指尖在一匹褪色的红绸上轻轻一点——那绸子竟骤然鲜活起来,红得像天边火烧云,摸上去滑溜溜的,比苏州织造的贡品还亮堂。王老实惊得张大嘴,"姑娘...姑娘是神仙?"
"我是后山修炼的狐仙,名唤青妩。"女子眼波流转,"我能让你这铺子起死回生,但有个条件:往后三年,每年中秋夜,你需备三坛最烈的陈年桂花酒,在铺子后院供我。三年后我功德圆满,自会离去,绝不多扰。"
王老实哪有不应的道理,当即磕头如捣蒜,赌咒发誓定照办。
自打青妩来了,绸缎庄的生意一日好过一日。她夜里悄悄施法,让绸缎颜色鲜、质地软,还带着淡淡的桂花香,镇上的太太小姐踏破了门槛。王老实赚得盆满钵满,买了良田,盖了青砖瓦房,连说话都带着三分傲气,早把当初的窘迫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一年中秋,他不敢怠慢,亲自去绍兴酒坊挑了三坛二十年的花雕,又摆了瓜果点心,在后院恭恭敬敬候着。青妩如约而至,饮了酒,留下句"老板守信,生意自会更旺",便化作一阵香风走了。
第二年中秋,王老实正陪着新娶的姨太打牌,管家提醒他该备酒了。他不耐烦地挥挥手:"狐仙而已,哪用那么讲究?随便弄几坛散装酒应付应付得了。"管家劝他:"老板,当初发过誓的..."王老实眼睛一瞪:"我现在是清溪镇首富!她一个山野精怪,敢把我怎样?"当晚,后院摆的是三坛掺了水的劣酒,青妩来饮了一口,眉头微蹙,却没说什么,只留下个冷飕飕的眼神。
到了第三年中秋,王老实越发膨胀了。他觉得青妩不过是沾了他的光,哪配喝他的好酒?干脆让伙计在后院摆了三个空酒坛,灌了些井水,还在心里冷笑:"傻狐狸,喝去吧!"

那晚月色依旧,青妩却迟迟没来。王老实等得困了,骂骂咧咧回房睡了。夜半时分,他被一阵焦糊味呛醒,睁眼一看,铺子方向火光冲天!他连滚带爬冲出去,只见绸缎庄已成火海,红彤彤的绸缎烧得噼啪作响,像一条条火蛇在空中扭动。伙计们提着水桶救火,却怎么也浇不灭——那火邪乎得很,专烧绸缎,不烧梁柱,仿佛有灵性一般。
王老实瘫在地上,看着半辈子的心血化为灰烬,忽然想起青妩临走时的眼神。他这才明白,那狐仙要的哪里是酒,分明是"诚信"二字!他用虚情假意换富贵,如今富贵成空,连铺子都烧了个干净。
后来,王老实又变回了挑货郎,只是背更驼了,话更少了。有人问他铺子怎么烧的,他总摇头叹气:"是我自己烧的——人心不诚,早晚要引火烧身啊!"
这故事在清溪镇传了几代人,老人们常说:"莫欺心,莫欺仙,举头三尺有神明。你糊弄日子,日子便糊弄你;你骗了诚信,诚信自会烧了你所有的虚妄。"
(全文798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