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夜,民国校园图书馆的低语


1935 年的深秋,南京的一所女子师范学院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笼罩。狂风呼啸着,树枝猛烈地拍打着窗户,雨滴如子弹般砸向玻璃。校园里的建筑在黑暗中影影绰绰,只有图书馆那座古老的三层小楼,透出一丝微弱的光。
林悦是国文系的大三学生,她抱着一摞书匆匆走进图书馆。今晚她本打算在宿舍复习功课,可宿舍里太吵,她便决定来图书馆碰碰运气。图书馆的管理员王伯已经年近六十,他坐在门口的小桌子后面,戴着老花镜看报纸。看到林悦进来,他和蔼地笑了笑:“这么大的雨还来呀,注意别着凉。”
林悦礼貌地回应,然后径直走向二楼的文学区。二楼的书架很高,木质的书架散发着淡淡的木香。她在寻找一本名为《宋词笺注》的书,那是她下周论文的重要参考资料。找了半天,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那本书。正当她伸手去拿时,一阵阴风吹过,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谁?” 她下意识地问道,然而回应她的只有窗外风雨的呼啸声。她环顾四周,除了一排排的书架,什么也没有。她摇了摇头,心想可能是自己太紧张了。她抱着书走到一张靠窗的桌子前坐下,开始认真地阅读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林悦突然听到一阵隐隐约约的哭声。那哭声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像是在耳边低语。她放下手中的书,再次环顾四周,依然没有发现任何人。这时,她注意到窗户上有一个模糊的影子,像是一个女人的轮廓。她紧张地站起身来,缓缓地向窗户走去。当她靠近窗户时,那影子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闪电划过夜空,紧接着是一声震耳欲聋的雷声。
林悦吓得差点叫出声来,她转身想离开,却发现自己的脚像是被什么东西缠住了。她低头一看,发现是一条长长的白色丝带。她用力地挣脱,然后匆忙跑向楼梯。在楼梯口,她遇到了正要上楼的王伯。
“小姑娘,你怎么了?脸色这么苍白。” 王伯关切地问道。
林悦喘着粗气,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王伯。王伯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孩子,这图书馆有些年头了,以前发生过一些事情。不过你别怕,可能是你太紧张产生的幻觉。”
林悦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在王伯的陪伴下,她离开了图书馆。回到宿舍后,她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那隐隐约约的哭声和窗户上的影子一直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
第二天,林悦在校园里偶然遇到了历史系的赵教授。赵教授是研究民国历史的专家,林悦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昨晚的经历告诉了他。赵教授听后,脸色变得十分严肃,他说:“林悦同学,你知道吗?这座图书馆在十几年前曾经是一位女学生的自杀之地。她叫苏瑶,是国文系的才女,因为感情问题在图书馆的楼顶跳楼身亡。从那以后,就经常有人说在风雨夜听到图书馆里有女人的哭声。”
林悦听后,心中充满了恐惧和同情。她决定深入了解苏瑶的故事,也许这样就能解开图书馆的谜团。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查阅了学校的档案,走访了一些老教师,终于拼凑出了苏瑶的故事。
原来,苏瑶和一位年轻的教师相爱,却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那位教师为了自己的前途,最终选择了放弃。苏瑶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于是在一个风雨夜,她爬上了图书馆的楼顶,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林悦决定写一篇关于苏瑶的文章,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的故事。在文章的结尾,她写道:“苏瑶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更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缩影。希望我们能从她的故事中汲取力量,珍惜现在的自由和平等。”
当文章发表在学校的校报上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同学都被苏瑶的故事所感动,同时也对林悦的勇气和坚持表示钦佩。从那以后,图书馆里再也没有传出过奇怪的哭声,而林悦也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恐惧,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