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巧匠与狐仙鸢
江南水乡的乌镇,住着个姓王的老木匠。人们都说老王头的手有仙气,一段枯木经他雕琢,能长出枝叶似的纹路;一块顽石经他打磨,能映出流云的影子。可老王头心里总揣着个遗憾——年轻时答应过世的妻子,要造一只会飞的木鸢,带她看看云端的月亮。
那年中秋,老王头在院中的老槐树下刨一块雷击桃木。木料是他寻了三年的宝贝,纹理如流水般细腻,却总在关键的机关处差了点灵气。他对着图纸叹了口气,忽见月光里飘来一阵桂花香气,一个穿素白襦裙的姑娘立在槐树下,眉眼弯弯像画里的仙女儿。
"老伯可是在造木鸢?"姑娘声音脆生生的,手里还提着个装满野果的竹篮。老王头吃了一惊,这深宅大院竟不知她是何时进来的。姑娘却毫不见外,蹲下身指着图纸笑道:"此处该用燕尾榫,翅膀要仿鹤骨中空,再给木鸢的眼睛嵌上夜明珠,它才能辨清星月方位。"
老王头听得眼睛发亮,这姑娘说的竟是他苦思不得的机关术!他忙请姑娘进屋,姑娘也不推辞,接过刨子便帮着打磨木鸢的羽翼。她的手指纤细灵巧,木屑在她掌心翻飞,竟像活过来的蝴蝶。三更时分,木鸢的骨架渐渐成形,姑娘忽然指着东方道:"鸡叫前得给它点睛,我去寻些晨露来。"说罢身影一闪,消失在月色里。
老王头这才惊觉,姑娘来时带着狐尾似的白影,怕不是山里的狐仙?他握紧斧头又放下——若真是仙家相助,又怎会害他?待姑娘捧着沾着朝露的荷叶回来,他便问起身份。姑娘咯咯笑起来,尾巴在月光下轻轻摇摆:"我是这槐树下修行的狐仙,见过您年轻时为亡妻雕的木簪,那心意比山泉水还纯。"
原来三十年前,老王头曾为病逝的妻子雕了支梅花簪,花瓣薄如蝉翼,簪头还嵌着她生前最爱的珍珠。那簪子随妻子下葬时,恰逢狐仙渡劫,是坟头的梅花香护了她周全。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木鸢终于造好了。它通体雪白,羽翼上刻着繁复的云纹,夜明珠眼睛在晨光里流转生辉。狐仙教老王头念动口诀,木鸢忽然发出清越的啼鸣,展开翅膀载着他升上云端。乌镇的小桥流水在脚下缩成水墨画,远处的钱塘江潮像条银色的带子。老王头伸手触摸流云,仿佛看见妻子在云里对他笑。

从此每逢月圆,人们便见一只木鸢驮着老木匠飞过乌镇的夜空。直到十年后老王头寿终正寝,那木鸢忽然化作一道白光飞向南山——有人说,是狐仙载着他的魂魄,去赴当年对妻子的约定了。
如今老王家的院里,那棵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若是起风的夜晚,树下还能听见细碎的刨木声,混着桂花的香气,像有人在悄悄打磨未完的心愿。
发表评论